-
保護全人類共同文化遺產
編者按 4月18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立的國際古跡遺址日。
2024-04-18
-
呈現黔地30萬年歷史長卷
貴州興仁出土(左)與興義出土(右)的東漢銅車馬 北宋《韓琦楷書書札卷》(局部) 經過近3年的精心籌備,今年2月,貴州省博物館推出新的基本陳列——“人文山水 時光峰巒——多彩貴州歷史文化展”。
2024-04-16
-
穿越三千年 探尋商文明
殷墟博物館新館展出的商代刻辭卜甲。
2024-04-07
-
帶你領略大明風華
明代六龍三鳳冠(復制品)。
2024-03-26
-
讓樓蘭“活”起來
樓蘭,一個熟悉而又神秘的名字。
2024-03-25
-
中華文明特性的生動注腳
3月22日,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京揭曉。
2024-03-23
-
水波淼淼 文脈悠悠
“北京大運河攬勝圖卷”展。
2024-03-19
-
“萬園之園”重現光華
圓明園博物館展出的清代馬首銅像。
2024-03-12
-
三星堆文明:仿若天外來客,卻非無源之水
今年正值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90周年。
2024-03-07
-
漫步殷墟博物館新館 聆聽商文明回響
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展出的刻辭卜甲。
2024-03-05
-
殷墟博物館新館即將開放
19日從國家文物局獲悉,位于河南省安陽市的殷墟博物館新館將于2月26日對公眾開放。
2024-02-20
-
抬頭見“龍”,民間美術中的龍紋樣
"龍”是一種吉祥的象征。
2024-02-11
-
追溯人類更遠古的藝術靈感
梁布魯西蓬4號巖畫“場景”的細節:六個帶有動物元素的小型人形圖像(左側)面對一只矮水牛(右側),四個小型人像手持細長物件,其中下方兩個與矮水牛的頸部或肩部相連。
2024-02-08
-
去博物館 龍年看“龍”
唐代金龍。
2024-02-06
-
文博展古韻 年味滿京城
2月2日,隨著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在先農壇太歲殿舉辦的“先農造福 福暖四季”活動啟動,北京市“博物館之城過大年”系列活動正式向海內外賓朋發出邀請。
2024-02-05
-
勾勒具體而微的古代生活
福建省平潭縣東花丘遺址出土的陶器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供圖 1月30日,“2023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京揭曉,四川省資陽市濛溪河舊石器時代遺址、福建省平潭縣殼丘頭新石器時代遺址群、湖北省荊門市屈家嶺新石器時代遺址、陜西省清澗縣寨溝商代遺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西旁唐宋時期景教寺院遺址、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遼上京皇城南部建筑遺址等6個項目榜上有名。
2024-01-31
-
聆聽中國與西亞古代文明交流的回響
“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華展”現場。
2024-01-30
-
博物館“數字化”,路在何方
最新消息傳來,歷時6年多打造的上海博物館東館今年將全面建成開放。
2024-01-30
-
古蜀文明將閃耀上博東館
豎披發青銅人像引人矚目。
2024-01-30
-
三星堆再亮出海“妙招”
網友手持聯名款紀念門票及聯名款透卡與三星堆文物合影 “在雨落時不退,在起風時謙卑。
202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