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曉平:報告文學的“幾何學”
幾何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空間圖形的形狀、大小和位置的相互關系等。
2017-01-09
-
2016年文情述要:豐繁中染乎世情 活躍中感應時序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
2017-01-06
-
里下河文學流派:“水”氣浸染的藝術神韻
文學與地域的關系一直是文學史上令人感興趣的話題,地域作家群的研究也是學界關心的一個重點。
2017-01-05
-
從莫言到曹文軒——中國文學邁向“可持續輸出”
近年來,從嚴肅到通俗,從成人到兒童,從現實到科幻……中國文學之花在海外次第盛開。
2016-12-29
-
白燁:2016長篇小說,感應時代脈動,聚焦生活變異
進入新世紀以來,社會生活在經濟新常態的趨勢下穩步運行,文學創作在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中持續發展。
2016-12-29
-
張莉:記錄我們力爭卓越的過程唯有文學
這是虛構作品最有魅力的地方:它能“無中生有”。
2016-12-27
-
林培源:“講述體”小說與時代經驗的重塑
內容摘要: 80后作家王威廉的早期創作與上世紀80年代先鋒文學的“荒誕現實主義”有著內在關聯性,“荒誕現實主義”的譜系以莫言(《生死疲勞》《酒國》等)、余華(《第七天》)、閻連科(《炸裂志》)等為代表,他們在結構形式和內在批判性等方面的探索,為書寫當代中國社會提供了豐富的闡釋空間;王威廉近期的小說則發生了轉變,“荒誕”色彩減弱,重歸“講故事”的現實主義傳統,他的“講述體”小說凸顯了重塑時代經驗的難度和超越性。
2016-12-26
-
李朝全:紀實文學,聚焦現實熱點,抒寫中國新變
紀實文學的優長在于其能快捷、有力、主動地介入現實。
2016-12-26
-
聶茂:新時期三次現實文學的意義之境
作為第三世界文學場域里一支重要力量,中國新時期文學的發展呈現出一種典型的“傘狀型”精神態勢。
2016-12-02
-
科幻文學:科幻五年,五大飛躍
近五年來,中國科幻文學從小眾走向大眾、從個體創作到集群創作、從小說到全產業、從國內走向國際、從自發創作到政府支持。
2016-11-28
-
李朝全:精練地講述中國新故事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兩年多來,文藝領域呈現出了可觀的新氣象新風貌。
2016-11-28
-
楊湯琛:晚清域外游記與中國散文的現代性嬗變
摘要:晚清域外游記作為生成于中西文明交匯點上的散文書寫,最早因域外經驗的進入,突破了古文的義理藩籬,西學新知替換了儒道性理,形成了中國散文史上前所未有的精神世界;語言層面,一種單義性的、明確指向現代事物的、多音節的新詞紛紛登場,帶來了漢語書面語體系的新變;文體層面,“不師古人”的破體之作成為游記書寫的普遍情勢,并呈現了與現代文體之間的親緣關系,這一系列的變化堪為五四散文的發生作了重要準備。
2016-11-25
-
李彥姝:“往來交通”的文學功能及美學意蘊
摘要:交通工具常以尋常或不尋常的角色進入文學語境,作品人物依其往來交通,乃至生產和生活。
2016-11-23
-
丁曉原 王暉:報告文學,抒寫大時代進行曲
“近五年來,報告文學創作的生產力得到了充分的激活,老中青三代報告文學作家以人民為中心,以創作為根本,努力寫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
2016-11-23
-
“永嘉文脈與當代小說學術研討會”探討——自在成長的溫州文學
“30多年前的溫州,沒有火車、汽車,唯一的出路只有海上。
2016-11-14
-
移民文學:從激情燃燒的歲月,到歸與不歸的抉擇
2000年初,我在《世界華文文學概要》一書中,寫了這樣一段話:“世紀之交,在華文文學世界里有一種新興的繁華茂盛、絢麗多彩的文學現象,令人矚目。
2016-11-14
-
趙炳鑫:跟蹤 觀照 引領 建構
當代中國文學批評承載著豐富的思想內容,走過了30多年曲折復雜的歷程,經歷了一個思想流變與語境轉換的動態演進過程。
2016-11-11
-
霍艷:中國當代文學海外傳播的新趨勢
徐則臣《跑步穿過中關村》英譯本 路內《少年巴比倫》英譯本 麥家《解密》英譯本 中國在與海外文學上的交流存在著巨大的逆差,這中間存在著文化差異的問題,也因為缺乏優秀譯者,加上翻譯、出版渠道的不順暢,使 得中國文學,尤其是當代文學一直沒有進入海外的主流視野里。
2016-11-09
-
以文學為軸心講述中國夢
這五年,對于中國電影來說,具有標志性的意義。
2016-11-09
-
楊斌華:新上海詩人寫作簡說
新世紀以來,放眼遠眺,有這樣一些正處創作盛年的詩人的名字正不斷閃耀在海上詩界的星空,譬如陳倉、陳忠村、汗漫、胡桑、聶廣友、徐俊國、古銅、張萌、漫塵、語傘、南魯等等,他們的詩行文字正匯聚成一束游蕩棲居于城市文明,深懷虔敬與渴求,不懈地緬想與冥思的精神之光。
2016-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