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 劉靜窗: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讀書人

      在如今談所謂的“國學”已是一種時髦,儒學似也成為一種“顯學”時,講孔孟老莊、佛經禪修之類,也多見有那些暗藏求名聞利養之心者,總難免會讓人生出走調、異樣之感。

    2018-07-18

  • 陳望道三題

      陳望道先生是我國著名社會活動家,曾參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建工作。

    2018-07-18

  • 朱自清病中整理聞一多遺作

      1932年,朱自清游歷歐洲回國后,回到清華大學任教,校長梅貽琦任命他為中國文學系主任。

    2018-07-18

  • 鐵凝:我所認識的伊蕾

      原標題《伊蕾和特卡喬夫兄弟》,選自鐵凝散文集《我畫蘋果樹》 我和伊蕾認識很久了,大約在一九七七年,我們同赴河北省的一個業余作者創作座談會,我們被分配在一個房間。

    2018-07-17

  • “戲劇天才”曹禺,生活上既傻又呆

      曹禺的女兒萬方講,曹禺極不善料理生活,時常連自己都照顧不了。

    2018-07-17

  • 《四世同堂》的“足本”什么樣?

      幾年前,由于工作關系,我注意到了老舍先生與最早的《金瓶梅》英譯本《金蓮》一書的特殊淵源。

    2018-07-17

  • 劉半農對文獻學的貢獻:“俗”的開掘

      原標題:“俗”的開掘 ——淺論劉半農在古典文獻方面的貢獻 一 新文化運動中的“才子” 在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中,劉半農算的上某一種異類了。

    2018-07-17

  • 白薇:只愿靈魂潔白,哪怕生命卑微

      照片上這個美麗又知性的女子,是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家白薇。

    2018-07-16

  • 艾蕪《文學手冊》今日仍有學習價值:風景描寫無須十分詳盡

      這“異彩”,首先是艾蕪筆下南國的色調。

    2018-07-16

  • 茅盾四封書信考

      1949年2月,上海萬象書屋影印出版了一本《作家書簡》,以中央書店的名義發行,編者署平衡,即現代作家、出版家平襟亞。

    2018-07-13

  • 大師情緣:潘序倫與他的知交們

      鄒韜奮任主編的《生活》周刊 胡絜青為立信60周年校慶題詞 被譽為“中國現代會計之父”的潘序倫先生,以仁者的擔當、勇者的無畏和智者的拓展,為我國現代會計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讓人們最早感受到了現代會計的魅力。

    2018-07-13

  • 不戴面具的袁良駿

      老友袁良駿先生當年在《中華讀書報》等學術場域縱橫馳騁,驍勇善戰,左沖右突,見招拆招,引人矚目,可他這位英名振蕩同時又“惡”名遠揚的人,身后是如此空蕩、寂寞。

    2018-07-12

  • 《靈與肉》,時光流轉四十年

      開了一次電視,電視劇頻道在播《靈與肉》。

    2018-07-11

  • 戴望舒在上海的最后歲月

      戴望舒,中國新詩標志性人物,上世紀20年代末,其代表作《雨巷》名滿天下。

    2018-07-11

  • 蕭乾先生以題代札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筆者尚在大學讀書時,宿舍有位同學十分歆慕蕭乾的文筆。

    2018-07-10

  • 茹志鵑在1980年代初的心境與趣識

      翻開茹志鵑的散文集《惜花人已去》,深藍色的扉頁上鑲嵌著一朵百合花圖案,這朵百合花曾經在1958年的文壇上綻放過它的青春,如今寂寞的定格在了紙面上,一如作者自述的那般“無色無香”。

    2018-07-09

  • 梁思成與《開成石經》的故事

      原標題:看梁思成如何設計加固碑林“鎮館之寶”《開成石經》 西安碑林的“鎮館之寶”——千年前的“開成石經”或將面臨搬遷至北擴后新建的陳列館,近期在文化界引起較大反響。

    2018-07-09

  • 魯鎮是魯迅的重要符號

      原標題:“魯鎮”意象:一個破解魯迅思想的重要符號 “魯鎮”是魯迅小說中出現最多的一個空間意象,而學界歷來也都把它認定為是魯迅母親的故鄉;其實,“魯鎮”與“S城”、“未莊”、“龐莊”等一樣,集中負載著作者對于小城紹興的復雜情感。

    2018-07-09

  • 陳方恪:徜徉在新社會的舊貴族

      1 大概在1962年的上半年,陳方恪(彥通)先生突然對幾位朋友說,上一天晚上打麻將,打了個三翻,他要請客吃飯。

    2018-07-05

  • 看蕭乾揮灑武藝十八般

      這本作品選,編選的是蕭乾先生在《人民日報》與《北京晚報》兩家副刊發表的作品。

    2018-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