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是“古先生”,亦是“今先生”
每每捧起書,嗅著淡淡墨香,眼睛掃過一筆一劃的方塊字,腦海里留下先知們記下的那些我未曾熟知的事兒和理兒, 心里很滿足,書自然成了我的“先生”,又恍然想起著名學者、文物鑒定家史樹青先生生前跟我不止一次說過的“書是古先生”。
2022-06-26
-
“后來誰與定吾文?”——張爾田的遺民關懷與世界眼光
《張爾田書札》,梁穎等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332頁 張爾田 近年來,學術界關于清末民初著名學者張爾田的文獻收集整理頗有進展,其中《張爾田集》(黃山書社,2018)的整理出版與《張爾田全集》(上海大學出版社,2018)的影印出版,為我們研究張爾田提供了很方便的史料基礎,但兩種文集內容重合度較高,且皆有明顯疏漏,尤其是漏收了大量散落于各處的張爾田信札。
2022-06-24
-
王蒙:山林詩話
編者按 作家王蒙從青年時代創作《青春萬歲》開始,以持續幾十年的創作見證和參與著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歷程。
-
王璞:從歌德遺產到“時代精神”
一 歌德遺產之為問題:從譯者流亡到世界反法西斯運動 1928年2月24日,郭沫若使用化名,在上海匯山碼頭登上“盧山丸”,出發赴神戶,由此開啟了他的日本流亡時期。
-
王維諷刺批評陶淵明
開欄語: 先前讀詩之際往往隨手寫點筆記,后來大抵整合到文章或書稿中去了。
-
《清明》的作者是杜牧嗎
《清明》是否為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所作,歧見紛紜。
2022-06-23
-
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
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是中國儒道文化精神的兩大基石。
-
在地理與文學之間——《水經注》中的志怪故事
六朝時期地記空前興盛,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集六朝地記之大成,在對方域、山川、古跡、風俗、物產的介紹中有不少異人、異事、異物、異象之類的志怪故事。
-
讀《紅樓夢》,首先你要把它當作小說
今年高考的一道作文題,提到《紅樓夢》“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
趙普光:不“冷”不“熱”的子善先生
一 前輩學者有兩種。
-
夏至:萬物至盛,欣欣向榮
夏至,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一般在公歷的6月21日到6月22日之間。
2022-06-21
-
晚清民國偵探小說中的“蘇州書寫”
中國文明開幕紀元四千九百五十四年(即西歷一千九百八年九月十號)中秋節夜,蘇州省城的中區,有一條小巷,巷之北底,有一小戶人家,門前墻上,掛著一個小八卦牌。
2022-06-20
-
陳平原:我讀魯迅四十年
一 師友中多有著名的魯迅研究專家,我自然得學會藏拙,平日里從不賣弄這方面的學識,更不要說精神境界了。
-
《講話》與人民文藝的原點性問題
引言 “有經有權”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是現當代中國文藝的綱領性文本。
2022-06-20
-
吳中杰:日常茶飲與審美品位
小時候常聽大人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2022-06-17
-
古代詩歌之格法與妙趣
杜甫《江村》詩格圖 古人教人作詩,總結了不少格法。
關鍵詞:  古典文學2022-06-17
-
從錢谷融關于《雷雨》的一封信讀出的文學觀
近日網上拍賣《文學評論》編輯部流出的部分論文的審稿意見及編者與作者的通信,涉及錢谷融、葉子銘、孫紹振等著名學者。
-
古詩詞中的夏日佳果
夏日遲遲,樹影流動,宜移一把藤椅置于樹蔭深處,讀幾首與夏日佳果緊緊相連的古詩詞,品味那獨特的清涼與甜蜜。
關鍵詞:  古典文學2022-06-16
-
市井京韻:筆尖下的京華美食
北京的菜肴雖沒有被列入“八大菜系”之中,而且從規模、品種上北京菜肴難成菜系,但有些美食,如風味小吃和北京特色菜是很有影響的。
2022-06-15
-
王闿運:晚清名師的閱卷日常
閱卷,是教育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