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紅櫻科學童話的藝術魅力
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和《笑貓日記》都是家喻戶曉的作品。
2020-07-09
-
《豆粒兒,你的信》:薛濤叔叔的田野課
薛濤新作《豆粒兒,你的信》是一部親近自然的兒童文學作品,它的篇幅不長,沒有太多的故事情節,但是涵蓋了許多人生的哲理,適合小學低中年級的學生閱讀,更適合親子共讀。
2020-07-08
-
新時代中國原創幻想兒童文學的藝術突圍
大白鯨原創優秀幻想兒童文學的征集,從2012年籌備,2013年啟動,2014年進入首屆評獎,直至2019年第六屆圓滿收官,已然對中國當代原創幻想兒童文學構成了明顯的聚力與提領,對中國原創幻想兒童文學新時代的新發展,具有標志性意義。
2020-07-08
-
《青青皂莢樹》:守望故園鄉土
《青青皂莢樹》 潘紅亮著 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 《青青皂莢樹》是冰心獎獲得者、兒童文學作家潘紅亮(筆名雁陣)的又一力作。
2020-07-08
-
關照兒童成長百態
《我之夢》,楊文靜/著,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20年5月第一版,28.00元 女性作家有一種天生的親和力,她們會用細膩獨特的眼光觀察孩子,用平和溫柔的寫作手法探索和表現他們的內心世界和現實生活,創作出的兒童文學作品,更能打動孩子和媽媽們的心靈。
2020-07-08
-
《經典中國故事繪本》:給“老故事”以“新生命”
《經典中國故事繪本》,湯素蘭/文,任率英、王叔暉/圖,湖南美術出版社2019年10月第一版,39.80元/冊 湖南美術出版社精選中國工筆連環畫,作為《經典中國故事繪本》推出,實在是個可喜的消息。
關鍵詞:  工筆連環畫2020-07-08
-
創作談 | 趣味解鎖古代文化知識
從《甲骨文學校》到《絲綢之路歷險記》,再到《大唐長安城》,《北京日報》記者黃加佳憑借扎實的文史功底以及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不變初衷,讓孩子在暢快閱讀中,吸收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精粹,走近歷史現場,趣味解鎖豐富的知識細節。
2020-07-06
-
用中華歷史文明陪伴青少年成長
博物館作為第二課堂的文化趨勢,在社會中得到普遍共識。
2020-07-06
-
重新認識秦文君
作為新時期以來最負盛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評論界和讀者對秦文君的關注,往往僅限于以《男生賈里》系列為代表、從而引發90年代“秦文君現象”的幽默兒童文學作品的創作。
2020-07-06
-
《王蕾論兒童文學教育研究》:小王老師的無限可能性
記得在10年前的關于我的創作生活40周年的研討會上,最年輕的發言人就是“小王老師”王蕾,她的發言開宗明義點題:“我在高校從事兒童閱讀教育的研究。
-
2020遼寧文藝季度述評 | 兒童文學
2020年一至三月,東北的春天還蟄伏在未盡的冬天,人們被一種叫新冠的病毒糾纏住,甚至一度產生了冬天能否過去春天是否如期到來的心理恐慌。
2020-07-04
-
管窺我國原創兒童科學繪本:講好中國的科學故事
一、繪本的基本概念 “繪本”這個名稱來自日文“えほん”,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就是“繪本”,意思是“畫出來的書”,指那種以繪畫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
-
看扶貧路上少年奮斗故事
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作家曾緋龍、張昱煜創作的少年勵志書籍《扶貧路上的追夢少年》近日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2020-07-02
-
《他們的塔》:少年心事與向光生長
平生多閱歷,胸中有丘壑。
-
《好心“壞主意”》:想象的動物世界,現實的童年生活
《你的好心情看起來像個壞主意》,從口語化的俏皮標題揣摩,周曉楓的兒童文學書寫這次向童心諧趣跨出了一大步。
-
《十萬個為什么·中華傳統文化》:“微學術”讓孩子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十萬個為什么·中華傳統文化》何俊等著/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9年12月版 /28.00元(冊) 中華五千年歷史,孕育了璀璨奪目的中華傳統文化,集中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濃縮了為人處世的智慧。
2020-07-01
-
《神龍尋寶隊——藏在國寶里的中國史》:用童心童趣走近國寶
《神龍尋寶隊——藏在國寶里的中國史》谷清平著/明天出版社2020年5月版/20.00元(冊) 人類是需要記憶的,記憶給我們信心,記憶讓我們安心,中華文明數千年來的國寶正是公共記憶的承載物,留存著先人先輩的氣息,有了這些物質憑借,歷史才能真實地進入我們的記憶,讓我們知道自己并非憑空而來。
關鍵詞:  國寶文物2020-07-01
-
《焰火》:覓得內心和諧 實現青春成長
《焰火》李東華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9年4月版/28.00元 讀完李東華兒童文學新作《焰火》,我的思緒一直纏繞著主人公和那群14歲孩子的故事,以及那小城、街巷、校園、夜色、琴聲、夢境……我無法離開那里。
-
清末民初兒童文學翻譯探究
清末民初,文學翻譯十分盛行。
-
從《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兒童文學與背后的時代
編者按 《伊索寓言》為何從古典時期直至當代都備受推崇?幾個世紀前,童書是如何影響孩子的性別觀的?男孩的冒險故事為何從島嶼移至帝國,從軍隊中尋找他們的英雄氣概?從《伊索寓言》到《魯濱孫漂流記》,從《綠山墻的安妮》到《哈利·波特》,塞思·勒若在《兒童文學史——從<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中為讀者梳理了一段從古希臘到近現代的兒童文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