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亞·科托:我是一個調試寂靜的人
作為前殖民地的“后殖民族裔一員”,當代莫桑比克作家米亞·科托有著某種天然的“缺陷”。
2018-12-17
-
中國與南非的文學共鳴
12月3日,第二次中國-南非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會議在京召開,國務院副總理、中方機制主席孫春蘭與南非機制成員單位負責人、南非藝術和文化部部長姆特特瓦簽訂了進一步加深中南人文交流備忘錄。
2018-12-17
-
《傲慢與偏見》:簡·奧斯汀具有一種罕見的幽默感
1 簡·奧斯汀一生的經歷幾句話就能講完。
2018-12-15
-
痛苦的敘事:女性、記憶、歷史
為人物立傳的“生命寫作” “我知道,我會在這間房間里,這間完完全全地壓迫著我的房間里,一直坐到這一切結束。
2018-12-14
-
《九故事》:是的,村上先生,塞林格也讓我們感到溫暖
你讀過《麥田里的守望者》嗎?根據維基百科統計的數據,這本書每年在全世界銷量有一百萬冊,不斷有新的讀者去探尋塞林格創造的“麥田”。
2018-12-13
-
《書的謀殺:震驚狄更斯時代倫敦的罪案》
克萊爾·哈爾曼是英國傳記名家,為簡·奧斯丁、夏洛特·勃朗蒂、R.L.斯蒂文森等都寫過評傳或者主題研究作品,材料翔實、文筆佳美。
2018-12-12
-
《4321》:蝴蝶扇動翅膀,人生裂變出四場舞臺劇
這是保羅·奧斯特沉寂七年之后,推出的一部超級長篇。
2018-12-12
-
在越來越強調輕松的時代,我們會后悔忘了塞林格?
“不管怎么樣,我老是想象一大群小孩兒在一大塊麥田里玩一種游戲,有幾千個,旁邊沒人——我是說沒有歲數大一點兒的——我是說只有我。
2018-12-11
-
只有一條狗陪著的哲學家
看完新近出版的《叔本華暮年之思》,我想起今年7月在思南書局參加的一場讀書會上,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說,我喜歡讀叔本華的書,他很可憐。
2018-12-10
-
從薩岡到諾冬:戰后法國女性通俗小說的轉變與發展
弗朗索瓦茲·薩岡(1935-2004)與阿梅麗·諾冬(1967-)是戰后法國通俗小說界的兩代“暢銷女王”。
2018-12-10
-
東方主義,以及被凝視的詩歌
歐陽江河、阿多尼斯與薛慶國 編者按:今年9月29日,中國詩人歐陽江河與當代杰出的阿拉伯詩人阿多尼斯對談“東方主義,以及被凝視的詩歌”,對東西方相互融匯過程中的文化、語言、詩歌進行了深切追問。
2018-12-10
-
狄奧尼索斯的神話:酒神、悲劇以及神秘主義
一、代表死亡與新生的植物之神 狄奧尼索斯(Dionysus),或者稱為巴科斯、巴薩柔斯,是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酒神。
2018-12-09
-
下雪的季節,想去圣彼得堡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紀念館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yevsky)是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俄國作家之一。
2018-12-09
-
阮清越《同情者》:越南人的越戰
阮清越是美國越南裔作家和評論家,1971年出生于越南邦美蜀。
2018-12-07
-
殯葬人手記:我們終將成為那道傷痕
英國作家伊夫林·沃曾在其1945年完成的小說《至愛》中塑造了這樣一位主角,集詩人、寵物殯葬師于一身的旅美英國人丹尼斯·巴洛。
2018-12-06
-
戲夢一莎翁
編者按 莎士比亞屬于所有時代,也屬于全世界。
2018-12-05
-
俄羅斯生態文學的發展
人與自然的關系一直是俄羅斯文學最重要的主題之一。
2018-12-05
-
“莫斯科三部曲” :像史學家一樣創作小說
在譯完英國作家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奧里的小說《薩申卡》之后,曾有一段時間,我頭腦里經常浮現兩幅畫面: 一幅是沙俄時期圣彼得堡斯莫爾尼貴族女子學院的16歲女生薩申卡:漂亮、聰明、內向、好讀書,多沉思又天真純潔。
2018-12-04
-
誰此時孤獨
讀金子美鈴的詩,總是教人想起里爾克的名句“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2018-12-04
-
鴉片、航船與印度
作為一名印度英語作家,阿米塔夫·高希在中國或許并不像薩曼·拉什迪那樣聲名顯赫,但在國際文學界他早已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作家。
201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