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北京,暑氣已盛,夏蔭正濃。中國現代文學館因為一群年輕朋友的到來而顯得青春洋溢。6月16日上午,由中國作協主辦的第12期“作家活動周”在京啟幕。此次活動周以“中國文學新力量專場”為主題,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37位青年作家相聚北京和貴州遵義,共話友誼,點亮青春。中國作協主席、黨組書記張宏森出席歡迎儀式并致辭。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吳義勤、邱華棟,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一鳴、何向陽出席歡迎儀式。歡迎儀式由邱華棟主持……[詳細]
白燁認為,文學與時代的關系是當代青年作家最需要充分認識和認真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他以19世紀俄羅斯的作家作品為例闡述道,俄羅斯文學之所以偉大,就在于造就了列夫·托爾斯泰、高爾基、布留索夫等一批志在書寫時代的偉大作家,他們對文學與時代關系的認識,深刻影響了他們的文學創作,對于我們也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我們不應孤立地看待自己的寫作,而應意識到自己是這個時代的‘這一個’,自己的創作是這個時代的一部分。因此,與其做一個渾渾噩噩的時代隨行者,不如做一個清醒自覺的時代先行者……[詳細]
文心永少年,文學正青春:“文學一家人”
“正是因為有了作協組織的鼓勵和扶持,我們才能在文學的道路上砥礪前行、不懼風雨。”夏立楠談到,這次作家活動周日程緊湊、內容豐富,為大家營造了一個溫暖舒心的活動氛圍,也增加了大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希望未來能多舉辦一些這樣的活動,同時增加更多與基層文學愛好者互動的環節,讓文學更好扎根群眾,也讓我們從鮮活的生活中汲取更多創作靈感,讓‘作家回家’的溫暖傳遞得更遠更廣。”……[詳細]
“我們總以為青春的浪潮會越來越高,但其實青春退潮后,岸上留下的才是生活的真相,是一地的玻璃瓶和魚骨頭。”青年作家龐羽談到,每個人都在成長,“迎接我們的是更復雜、更具體的生活,所以寫作也必須落下地、走上岸,走入摸得著的人群之中”。她表示,自己將繼續努力為小人物立傳,將生活的“碳”變為文字的“鉆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