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中國大陸創意寫作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來源:海上創意(微信公眾號) | 葉煒 王軍雨  2019年06月19日16:46

摘要:通過近十年的努力,創意寫作伴隨著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路徑。創意寫作中國化的過程中,從理論到實踐,都處于不斷豐富的過程之中,在理論建構方面,中國大陸學者通過翻譯、訪學等方式不斷完善創意寫作理論;實踐上,通過以高校為研究基點,形成了不同的建設路徑。同時隨著創意寫作的不斷發展完善,中國內地開始通過高校建設成果向各個年齡段、各個學習階段輻射,逐漸形成體系完善、層次分明、目的明確的創意寫作發展路徑。

關鍵詞:創意寫作中國化;理論建構;路徑實踐

 

“創意寫作”興起于19世紀末期美國高校文學教育教學改革,首先作為“一項在全國高校內開設的小說、詩歌寫作課程的校園計劃”和“一個招募小說家、詩人從事該學科教育教學的國家體系”形式出現。[①]“創意寫作”一詞由英語Creative Writing翻譯而來,包括虛構文學寫作和非虛構寫作,屬于“藝術型碩士”(簡稱MFA)的一種。其在二戰前后發展成為一門成熟的學科。更多時候,被翻譯為“創意寫作工坊”,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完善,這一專業如今在國外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學模式。

國內關于創意寫作的譯介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這是中國經濟重新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的時期,是各項事業重建,百廢待興的年代。中國寫作協會在1980年底成立,會刊《寫作》雜志經批準創刊,“一會一刊”有利團結了寫作界學術同好,寫作研究出現繁榮局面。與此同時,各種國外的學術思想也紛紛被引進。在這樣的背景下,本土學者將“寫作學”“創造學”的概念融合,提出了“創造寫作學”的學術觀點。[②]這個觀點在某種程度上呼應了西方創意寫作理念,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創意寫作在中國的最初萌芽。

2009年,復旦大學和上海大學正式引入了創意寫作這一概念,國內創意寫作由此上升到學科的高度。與此同時,也引發了學術界關于“作家能否被培養”的激烈討論。這一年,復旦大學獲批成立國內第一個創意寫作專業碩士學位點,這是創意寫作在中國正式生成發展的標志性事件。隨后短短五六年時間,經過如上海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江蘇師范大學等高校的共同努力,創意寫作專業實現了從本科、碩士到博士三個學位層次的招生。但由于引進的時間較短,相對于美國、中國香港、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創意寫作產業的發展,中國大陸目前還處于起步的階段。以中國香港為例,其創意寫作的發展不僅只局限于高等院校的課程設置,通過中小學教育、通識教育、專業教學、社會培訓的共同作用,它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體系,也更加全面。結合目前國內創意寫作的發展狀況來看,其主要集中于研究生階段的培養,相應的課程設置也相對成熟,而本科和博士階段開設相關專業的高校數量少、學科沒有統一命名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創意寫作在國內的推廣普及。但同時我們發現,國內創意寫作的發展體現了強烈的理論自覺性,在理論建構和實踐路徑兩個方面,創意寫作中國化進程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創意寫作的中國化正在扎實推進之中。

一、創意寫作中國化的理論建構

創意寫作源自歐美,與歐美有所不同的是,國內的創意寫作從一開始就有著強烈的理論自覺性。通過對創意寫作的理論建構,指導高校的學科發展,也指導著創意寫作與文化產業的結合。雖然已經形成了共識,但目前國內仍然有著“作家能否被培養”的爭議,對創意寫作到底是什么以及與傳統寫作的區別也有著很多疑惑和不解。這就迫切需要系統化理論將創意寫作的概念和內涵加以普及。

在創意寫作理論建構方面,上海大學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就目前的國內高校而言,上海大學是唯一一所形成了創意寫作研究團隊、有條件有能力進行創意寫作中國化理論建構的高校,也是最早把創意寫作上升為學科高度的學校。目前,該校已經實現了完整的創意寫作碩士、博士的培養體系,擁有國內唯一一個創意寫作博士授予權,已經培養出了葉煒、王雷雷、雷勇、高爾雅、高翔等諸位創意寫作博士。

中國化創意寫作理論的創始人、上海大學中國創意寫作中心葛紅兵教授認為,創意寫作屬于實踐領域,但是,研究創意寫作的內在規律,研究創意寫作的教育教學規律,卻是“學科”。高校需要這樣的學科,需要有能研究,能在理論上說清楚它的人,現在創意策劃師不被承認,地位低于創意設計師,或者說,根本沒有地位,用文稿寫出來的創意不值錢,不當真,為什么?就是因為沒有這個學科。所以,要創建中國化的創意寫作學科。

中國化的創意寫作學科建設需要大量的理論支撐,葛紅兵教授《中國創意寫作學學科建構論綱》《創意寫作的學科定位》《從創意寫作學角度重新定義文學的本質》等一系列文章奠定了創意寫作學科的理論地位,為創意寫作在國內的落地與發展的合法性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在一定程度上確立了創意寫作學科的國內話語權。從這個角度來說,稱葛紅兵教授為國內創意寫作理論的開拓者和領路人毫不為過。

在葛紅兵教授的影響下,從上海大學創意寫作學科走出來的諸多學生也在不同層面對創意寫作理論建構做出了探索。比如許道軍副教授的“創意寫作工作坊研究”,葉煒副教授的“創意寫作視野下的作家系統化培養研究”,王雷雷博士的“非虛構文學研究”,雷勇博士、高爾雅博士和高翔博士的“創意寫作潛能激發研究”等,都對創意寫作中國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這些研究從創意寫作發源地美國愛荷華大學的“創意寫作坊”到相關的文本都做了獨到而又深刻的分析。

創意寫作中國化理論建構是一個宏大的工程,需要創意寫作研究界的共同努力。在此,僅以最早開設創意寫作研究專欄的《中國作家研究》雜志在2015-2018年所刊發的重點文章為例,分析創意寫作中國化理論建構的特點。具體如下:(請見文末閱讀鏈接)

從圖表中我們可以發現,國內創意寫作中國化的理論建構,更加注重從文本學習的具體實踐中去剖析創意寫作的學科特質和探討如何借鑒西方建設創意寫作的優秀經驗。以許道軍《創意寫作工作坊研究》為例,其論文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從美國愛荷華大學的創意寫作工作坊(Creative Writing Workshop)入手,介紹了美國創意寫作人才培養計劃,同時又從寫作與作家兩個方面將創意寫作工作坊定義為以創意寫作實踐或創意寫作教育、研討等相關工作為導向,由若干參與者組合而成的活動組織。第二部分則介紹創意寫作工作坊的教學特色,以美國哥譚作家工作坊為例,從其課程設置入手,論述了其作為成人寫作教育學校的授課特色。第三部分則從創意寫作的成立背景出發,闡述了作家俱樂部與工坊制之間的關系。第四部分介紹了創意寫作教育與傳統教學之間的區別。第五部分從上海大學七年間不斷推進中國寫作教育的改革中,面對創意寫作學科發展遇到的中國問題進行展開。這些關于創意寫作理論建構的文章,不僅在很大程度上介紹了創意寫作的特質,也給后面創意寫作中國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正如前文提到的創意寫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而其學科建設在需要理論支撐的前提下,更需要對創意寫作的操作實踐流程進行歸納和總結,以達到對國外優秀經驗的學以致用。這主要體現在將工坊制授課模式同中國寫作教學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班易文的論文《創意寫作的詩意如何可能——中國高校寫作工坊發展方向初探》,從上海大學的創意寫作課程談起,同時結合當下學生尤其以研究生的學習現狀,強調了創意寫作教學需要從創造性閱讀、激勵式閱讀、寫作的反饋三個角度的相互作用去構建創意寫作與文化產業的關系。代智敏的論文《論創意寫作中的“故事創作”實訓》、鄭安格《試論敘事類游戲在創意寫作教學中的應用——以電子游戲<暴雨>為例》和王雷雷《“非虛構”寫作工坊建設初探——本科創意寫作教學中的非虛構寫作》都從寫作到教學兩個方面論述了如何通過創意寫作讓學生去突破傳統的寫作思維,進行富有創意性的作品創作。

除了立足自身理論研究,國內目前也從歐美引進了了許多關于創意寫作的書籍,這些書籍都為創意寫作的學科發展和創意性人才培養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支持和學術指導。目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已成功推出了一套系統翻譯國外創意寫作成果的叢書“創意寫作書系”。同時,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都曾出版過此類著作。這些著作較為系統地為國內致力于創意寫作的人解決了寫作的三大問題:其一,寫作需要天才嗎?其二,作家可以教嗎?其三,作家的“黑匣子”里藏著什么秘密。通過該套書的學習,有助于幫助讀者克服寫作障礙、學習寫作技巧以及規劃寫作生涯。

此外,通過近幾年國內的創意寫作的具體教學和理論研究,在葛紅兵、王安憶、畢飛宇等知名學者、作家的努力下,我國也從自身發展需要和教學實踐出發,推出了很多原創的代表性理論著作。如《大學創意寫作·應用寫作篇》《大學創意寫作·文學寫作篇》《小說家的十三堂課》《小說課》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意寫作書籍。

與此同時,為建構創意寫作中國化理論,國內高校也積極舉辦關于創意寫作的各種會議和論壇,對創意寫作進行研討。比如世界華文創意寫作與創意寫作學科的中國化創生——2015·世界華文創意寫作大會、全球化態勢與本土化使命——世界華文創意寫作協會高峰論壇、全國創意寫作教學專家研討暨聯席會議等,在積極與國際創意寫作接軌的同時,同時發展有中國特色的創意寫作。

二、創意寫作中國化的實踐路徑

通過借鑒國外已有的創意寫作成果,國內創意寫作學科建立了與中國已有的寫作學頗具差異的文學寫作觀念和學科教學體系。創意寫作專業也實現了從本科、碩士到博士三個學位層次的招生。目前,創意寫作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基本形成了三種發展路徑:一是以上海大學、北京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高校為主要代表,適應國內文化產業迅猛發展的迫切需要,注重培養創意寫作復合型人才,大眾化培養的路徑。二是以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為主要代表,結合利用原有的優勢和積累,偏重文學創作人才的培養,精英化培養的路徑。此外,還有清華大學、江蘇師范大學、浙江傳媒學院等高校正在探索的旨在面向社會服務和自身需求的第三條路徑。這三種路徑從當下的學術需要及市場需求上來看,都有其合理性和學科建設特色。同時也給中國高校開設創意寫作課程提供了寶貴經驗。[③]

從當下的現實需要、市場需求上來看,這三種路徑都有其合理性,也各自形成了學科實踐特色,同時也給后續中國高校開設創意寫作課程提供了寶貴經驗。

(一)面向文化產業的大眾化培養

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國內目前在本科階段開設創意寫作專業的高校相對較少,很多高校也都處在試點教學階段。即便是已經開設本專業的高校,也多以創意寫作方向為主,而不是作為單獨的招生專業。這些學校多采用專業課+公選課的形式進行創意寫作教學。據統計,全國已有逾百所高校開設了創意寫作課程,或成立了各種類型的創意寫作興趣班。絕大多數高校創意寫作專業的開設,是為了適應國內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采用大眾化創意寫作的培養路徑,培養復合型人才。這其中尤以上海大學、北京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為代表。

考察中國高校創意寫作的發展會發現,創意寫作發展總是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同頻共振。目前,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高地多集中在“北上廣”,面向文化產業的創意寫作也由此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北上廣”模式。

上海是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最快的大都市之一,作為文化產業發動機的創意寫作,理應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動力支持。如前所述,上海大學是我國最早引進創意寫作學的高校之一,上海大學中國創意寫作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碩士、博士、博后培養單位。上海大學中國創意寫作中心致力于創意寫作理論研究并將之與創意寫作教學、創意產業實踐結合。它以創建中國化現代創意寫作學科為目標,通過歐美現代創意寫作學科的整體引進和中國傳統寫作學的現代化改造,改革中國高校中文教育教學培養機制,培養具有現代意識的專業創作人才及具有原創寫作能力的創意產業核心從業人才。目前上海大學創意寫作中心擁有教授3名,副教授、講師10名,已形成與“文學院中國文學創意寫作平臺”、“中文系創意寫作學科組”三位一體的合理架構,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澳洲國立大學、澳洲拉籌伯大學相關系所形成了穩定的合作研究和聯合培養關系。作為中國第一家創意寫作中心,中心培養的人才在上海、北京等地諸多雜志、報紙、出版社擔綱領銜,成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活躍新軍。在產業實踐方面,中心已經成為華東地區重要創意文化產業研發、設計和策劃團隊,中心還曾經承擔2010年世博會中國國家館陳展策劃、南通市《世紀曙光》大型歌舞劇策劃撰稿、上海地鐵三號線部分站點藝術策劃、瀘州老窖產品形象片采編制作、閔行區文化公園及七寶生態文化區概念規劃、《采風》、《城市中國》等雜志改版策劃等項目,已經形成一定的產業影響力。

而作為中國首都的北京,文化創意產業起步較早,體系完善,引領著全國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北京諸多開設創意寫作專業的高校也形成了服務文化產業的自覺,在創意人才培養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以北京大學為例,北京大學中文系于2014年開設創意寫作碩士專業,目前授予的是新聞與傳播碩士學位。北京大學在人才培養方案上,更加偏向培養應用型人才。通過對古今各類文體經典和范本的系統研習,開設了如古代詩文研究與創作、現代詩文研究與創作、現代小說研究與創作、網絡文學研究與創作、劇本研究與創作等課程,激發創造性思維習慣。同時在大量創意寫作實踐的基礎上,培養各類文體的寫作能力和創新性思維能力,以期讓學生成為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和高水平創作能力的高層次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成為從事當代文化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創新性人才。具體而言,也就是除了培養從事文學創作的作家、詩人、劇作家之外,更加注重培養新聞媒體、影視、動漫、視頻等文化創意產業的創作人員,新聞、出版、廣告、大型文化活動策劃書和文案的寫作人員,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公文和日常應用文書的寫作人員等。[④]

近年來,廣東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猛,也對文化創意產業人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與此不相適應,廣東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相對滯后,與產業需求形成了很大反差。可喜的是,近年來,許多廣東高校相繼開設了創意寫作課程,尤其是在本科生培養層面走出了一條可借鑒可復制的道路。這其中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和廣東財經大學為主要代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文學院自2012年起招收漢語言文學(創意寫作)專業本科生,這是中國內地高校開設的首個創意寫作本科專業。該專業在課程設計上采用了模板課和實踐課相結合的方式,開設了如作家講壇、創意寫作基礎、創意思維訓練、主題寫作、劇本欣賞與寫作、改編理論與實踐以及詩歌寫作、新媒體寫作、小說寫作、非虛構文體寫作、演講與口才、創意策劃與實踐。同時,該校采用駐校作家和邀請知名創意人、策劃人、經理人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實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文學院通過創意寫作專業課程的學習,培養具有各種文體技巧,擁有創新精神、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端創意寫作人才,為文學創作、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廣告宣傳、演藝娛樂等文化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后備力量。

(二)面向文學生產的精英化培養

與上海大學、北京大學、上海外語外貿大學積極面向文化創意產業,走大眾化的創意寫作培養路徑不同,以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廣西民族大學等高校為主要代表,結合利用原有的優勢和積累,偏重文學創作人才的培養,走出了一條精英化的創意寫作培養的實踐路徑。

復旦大學有著很好的文學教育和作家教育傳統。因此,復旦大學成為最早開設創意寫作課程的高校之一毫不奇怪。其實,早在復旦大學中文系于2009年正式設立了藝術碩士戲劇(MFA創意寫作)專業學位點之前,便由作家王安憶領銜,在中國內地首次開始招收“文學寫作”碩士研究生。這也為后來復旦大學開設創意寫作專業提供了良好的先行條件,打下了基礎。因為走的是精英化培養的路子,復旦大學創意寫作在教學手段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表現為:注重寫作實踐,注重靈感的開掘,視野的拓展,寫作技能的系統培養,以及人文素養的全方面提升。在具體培養實踐方式上,采用名家講授經驗和學生實踐訓練相結合、開設社會科學講座和走向社會調查相結合、教師課堂講課與學生作品討論相結合等多樣方式,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思想能力、審美品格、文化意識、創作水準,讓他們有機會系統地學習中外文學的經驗和創新理念,在當代文化的大視野中反思文學創作的價值與方法;通過對當代生活和歷史遺跡的實地觀察,有針對性地體驗民族文化的特性與變動,為文學寫作打開新的觀察點。這些,都在所開設的創意寫作課程方面有所體現,其課程如下:

表2、復旦大學創意寫作專業主要課程一覽(請見文末閱讀鏈接)

復旦大學創意寫作精英化培養實踐,除體現于課程外,還體現于師資力量構成。復旦大學有著一支強大的創意寫作教學團隊,它由著名作家王安憶教授,著名學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思和教授領衍,另有王宏圖、梁永安、嚴鋒、龔靜、孟金蓉等各有專長的教師加盟。該專業還定期邀請國內外著名作家來校授課,聘請王蒙、金炳華、鐵凝、陳建功、莫言、閻連科、葉兆言、余華、張煒、韓少功、孫郁、嚴歌苓(美國)、白先勇(美國)等為客座教授。學生有很多機會一睹名家大師的風采,與他們面對面交流。

同在首都辦學,與北京大學面向文化創意產業有所區別,北京師范大學創意寫作走的是精英化實踐路徑。該校從2014年8月開始招收文學創作專業研究生,與之前很多高校采用MFA的學位授予方式不同,北京師范大學授予的學位與純學術型研究生一樣。但與學術型碩士有所不同的是,文學創作研究生不僅要修滿學術型碩士的同時,還有另外多修兩門課共6個學分。多出的兩門課,一門是文學創作理論,由知名作家輪流“現身說法”;另一門是文學寫作實踐,由校內老師主講。在學生的培養方案上,北京師范大學創新性地采用了“雙導師制”。所謂雙導師制,就是說每個學生由兩位導師來帶,一個是作家導師,一個是專業導師,第一批作家導師共有6位,包括李敬澤、格非、嚴歌苓、李洱、歐陽江河與邱華棟,每位帶1—2名學生。在課程設置上,北師大更加強調現當代文學的重要性,仍然踐行精英教育思想,認為在成為一名合格作家的必要條件中,學術素養是很重要的一項。也就是說,他們認為作家不只是要會寫作,還必須有深厚的學養。沒有學養只會寫作的只是“寫手”而非作家。同時,北京師范大學與魯迅文學院嘗試優勢資源互補合作,從2017年開始聯合招收文學創作碩士,招生簡章上明確要求“考生須有一定數量并正式發表的文學作品”。旨在招生與教學的精英化與小眾化。此外,北京師范大學在2013年便成立了“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先生擔任該中心主任。國際寫作中心也積極和該校“駐校作家”的教學方式結合起來,成為創意寫作教學良好發展的兩大助推力量。

與北師大類似,擁有著豐富的作家資源的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于2015年開設創造性寫作專業,積極踐行“駐校作家”的授課形式,閻連科、劉震云、勞馬、王家新等人都被聘任為駐校作家或者駐校詩人,同時也擁有著如程光煒、孫郁、李今等在國內外有著很大影響力的學者資源。在課程設置上,主要有小說寫作實踐課、散文寫作實踐課、劇本寫作實踐課、詩歌寫作實踐課、中國小說史、西方小說史、中國現當代名著研究、當代文學批評史、文學創作的問題與方法等。主要研究方向有三個,第一個是小說寫作研究、中外小說研究、文章學研究。在人才培養方案上,中國人民大學主要培養兩類人才,第一種小說寫作人才,即通過各種文體的寫作訓練,培養感性經驗的表達,激發學生文學作品寫作的潛能。第二種是批評家的培養,引導學生能夠從事文學批評工作和文學類圖書編輯工作。

除以上高校,一些地方院校諸如廣西民族大學、貴州銅仁學院等也利用自身的優勢和積累,嘗試偏重文學創作人才培養的精英化創意寫作實踐路徑。

(三)面向社會服務和自身需求的多層次培養

創意寫作不能被“窄化”為文學寫作能力的訓練,更不能僅僅將文學創作作為創意寫作水平的唯一評判標準。創意寫作要走出文學創作的自我矮化之路,走向社會,服務社會。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進行了“寫作中心”、“創意寫作專業”以及“駐校作家”等文學教育新體系探索,帶來高校文學教育從“文學認知”到“創作實踐”到“服務社會”的漸變。這個“漸變”一方面是高校文學教育的自身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適應社會的發展。

以江蘇師范大學為例,為了擴大該校文學教育的影響力,該校確立了面向社會服務的多層次創意寫作人才培養路徑。有了這個基礎之后,江蘇師范大學從2017年開始招收創意寫作方向碩士研究生招生,重點培養面向社會服務的創意寫作高層次人才。同時,為了服務社會,江蘇師范大學創意寫作還走出了校園,在全國文明村馬莊成立了中國首個農民文學院暨農民創意寫作中心,對農民作家進行系統培養。

除了服務社會,創意寫作發展還要滿足高校學生的自身需求。2008年開始,清華大學在全校開設了《寫作與溝通》課程,將寫作課作為全校學生的必修課進行廣泛普及。這可以看作是創意寫作多層次發展的一個方面,那就是提高學生素養,通過寫作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不斷增強溝通能力。這一發展路徑是否可以納入創意寫作目前看似乎還存有爭議,但從創意寫作思維訓練的本質化追求而言,我們認為應該把清華大學的這一課程歸入創意寫作的拓展。因為清華大學在此方面的努力還剛剛起步,目前僅有浙江林業大學等極少數高校在跟進,創意寫作的這一發展路徑還有待于進一步觀察。除了清華大學作為高校開始不斷重視寫作的重要性,現在在中國內地,已有相當多的小學、初中、高中開始打破傳統寫作教學方式,采用“創意寫作工作坊”等多樣化寫作教學方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極大豐富了中國大陸創意寫作的發展層次。

三、創意寫作中國化主要問題和發展方向

雖然國內創意寫作起步較晚,但伴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在相關學者的共同努力下,最近幾年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尤其是通過各大高校富有特色的學科建設,我國創意寫作越來越朝著多樣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但同時我們也不無遺憾地發現,雖然創意寫作發展迅速,但是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第一,關于學科命名上各大高校還沒有做到高度統一。

“創意寫作”一詞由英語Creative Writing翻譯而來。目前,絕大部分高校都使用這一翻譯。但也不是沒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北京師范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都曾經堅持偏向于使用“創造性寫作”這一提法。更讓我們不解的是,就算是在同一所大學,比如中國人民大學內部竟然也存在著“分歧”: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作為教學單位,多使用“創造性寫作”這一概念;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在推出相關叢書時,采用的是比較通行的“創意寫作”這一提法。這就導致創意寫作近幾年雖然取得巨大的進步與發展,但相關高校的溝通與交流較少的現狀。目前,江蘇師范大學召集了“全國創意寫作教學專家研討會暨聯席會議”,就是力圖彌合各高校之間的罅隙,形成發展的合力,把國內創意寫作發展推向深入。

第二,國內關于“創意寫作”的人才培養仍然存在爭議,由此造成在培養路徑方法上存在著認知誤區。

目前,許多高校通過“駐校作家”、開設公選課等制度有力推動了創意寫作的學科建設與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創意寫作教學絕不僅僅是邀請幾位駐校作家開幾場講座就可以完成的。培養創意性寫作人才必定需要從文化產業需求、學科特色、發展前景等多方面進行考慮和思量,設計一套科學、規范、合理的課程體系。這些課程體系涉及到文學、哲學、邏輯學、教育學、創意學等諸多學科,由此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以及邏輯思考能力,滿足高要求的自我表達和高質量的人際溝通的需要。

第三,和國內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相比較,目前開設創意寫作專業的高校仍然較少,創意寫作的學科地位也依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

雖然教育部已經將創意寫作課程列入教學目錄,但國內創意寫作教育依然停留于研究生培養。就算是在研究生教育階段,國內高校將其設立為二級學科的可謂屈指可數,而設立創意寫作博士點的也只有上海大學一家,這都將極大束縛了創意寫作的學科建設和發展。同時相比于歐美國家完整的創意產業鏈條發展,我國的創意寫作教育事業目前還僅局限于高校培育,沒有與社會、政府和企業形成合力發展,因此不能夠形成完整的體系。

此外,如何解決創意寫作的普及與提高,如何避免理論研究同質化,如何通過技術教學最終走向藝術創造等問題,也都是在現在乃至未來需要每一位創意寫作研究者進行持續的思考和關注的。

我們認為,在未來的創意寫作發展路徑上,一是要以歐美為師,學習其成熟的創意寫作理論知識和教學實踐,同時結合國內實際融入傳統因素,形成創意寫作的中國特色。二是進行學科規范,讓創意寫作真正成為一門獨立而非依附于其他專業“借道發展”“借船出海”的專業。三是在做好創意寫作學院精英教育的同時,努力做好面向社會、社區的普及工作,把創意寫作的理念推廣到社會的各個層面,惠及各個階層。

 

[①]D.G.Myers:The Elephants Teach——Creaive Writing Since 1880.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6),Preface(xi)

[②]宋時磊:《創意寫作在中國接受與傳播的歷史考析(1956-----—009)》,《寫作》2018年第6期。

[③]顧廣梅:《創意寫作在中國》,《人民日報海外版》2016年12月25日第12版。

[④]北京大學創意寫作培養方案,相關資料可參見北京大學主頁介紹http://www.pku.edu.cn

(原刊于《寫作》雜志,2018年第7期。) 

 

原文閱讀:中國大陸創意寫作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