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一本雜志見證科幻文學如何影響中國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 王迪  2019年12月20日09:17

在科幻世界雜志社辦公區展示的部分出版物。新華社記者王迪攝

40年前,當美國上映由熱門科幻電視劇改編而成的第一部《星際迷航》電影時,中國人對科幻文學的興趣剛剛萌發。

在1979年創刊于成都的一本雜志里,讀者可以同時找到科幻小說、愛因斯坦的傳記、有關數字集成電路的詩歌以及紀實文學。當時,科幻小說被認為是一種科普工具。

如今,這本由《科學文藝》更名為《科幻世界》的刊物已經成為中國頗具影響力的科幻雜志,巔峰時期單期發行量達到40萬冊。

“這是我第一部科幻作品發表的地方,通過它我從科幻迷變成了科幻作家。”《三體》作者、科幻作家劉慈欣說。

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快速增長的40年里,《科幻世界》見證了中國人想象力的釋放和成長。

20世紀80年代,科幻作家受到各種守舊觀念的束縛。《科幻世界》副總編姚海軍回憶說,當時圍繞“什么是科幻小說”“多大尺度上允許想象”的討論一度演變成對作者的口誅筆伐。在這種氣氛下,很多科幻刊物停止出版,《科幻世界》成為少數“幸存者”之一。

到了90年代,在“科教興國”倡導下,科幻文學“奇談怪論”的標簽被撕掉了。《科幻世界》這一刊名開始固定下來并沿用至今。世紀之末,《科幻世界》上刊登了一篇題為“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文章,隨后這一標題意外成為當年高考作文題。這讓雜志獲得了眾多家長的追捧。

在姚海軍看來,即使沒有這次巧合,科幻文學也會在中國掀起熱潮。“中國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逼迫你關注未來的問題。就像坐在高速列車上,你把目光放的更遠才能看清楚。”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從1999年到2018年,中國GDP增加了11倍多、達到13.6萬億美元。在此期間,中國把自己的宇航員送上了太空,修建了世界最大規模的高鐵網絡,并在量子科學、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CiPS細胞等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如今,《科幻世界》不再是一本單一的雜志,還衍生出了全彩頁的少年版和專注外國科幻小說的譯文版。此外,還涉足了電影、游戲和產業園等領域。雜志社策劃出版了上百本中外科幻小說,其中包括獲得雨果獎的《三體》三部曲。

《三體》三部曲的問世進一步激發了中國公眾對科幻小說的興趣。它最先在社交媒體上受到關注,一些互聯網企業家和公眾人物成了它的粉絲。它的英文版本在2015年斬獲雨果獎最佳長篇。2018年,以劉慈欣的另一部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流浪地球》上映后大獲成功,以46億元票房成為中國最賣座的電影之一。

根據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象力研究中心11月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科幻產業報告》,包括閱讀、游戲和影視作品等在內的中國科幻產業總產值今年上半年達到了315億元。

多次榮獲雨果獎和星云獎的加拿大科幻作家羅伯特·索耶認為,中國人勇于嘗試和對新技術的開放心態促成了這里科幻文學的繁榮。

“現在是中國科幻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從作家、作品和發行的數據以及相關電影、游戲的發展狀況都能看出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