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培源第二期劇本征集活動收官
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發起并資助、寬友文化運營的國內戲劇類原創作品孵化項目, “培源·青年戲劇人才培養及劇目孵化平臺”日前已完成2021年度第二期劇本征集工作,進入項目評審階段。本期劇本征集工作歷時73天,共征集完整劇本355部。其中含戲劇類劇本(包含話劇、音樂劇、兒童劇)256部,戲曲類劇本(包含京劇、昆曲、評劇、河北梆子、北京曲劇)99部。其中40歲以下青年編劇占比70%,所有征集劇本經初評、復評階段評審后,最終入選作品將于今年5月起進入出品磋商和后期孵化階段。
據了解,今年培源的劇本征集計劃還特別增加了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北京2022年冬奧會”“一城三帶”為主題的重點題材舞臺劇劇本征集,共收到劇本63部。同時,戰略合作機構愛奇藝在培源官網亦開展了對懸疑、奇幻等風格化、年輕化作品的征集計劃,共征得劇本69部。在劇本評審和孵化方式上,今年將繼續培源第一期的創新模式,在評審階段繼續引入研究型學者、出品制作人、導演、編劇、媒體人等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士進行搭配評審,以平衡劇本的藝術性、市場性、獨特性及可操作性。在孵化階段,培源將和出品機構共同合作,在尊重創作者藝術個性和創作規律,保證作品和孵化形式多樣性、運營方法持續迭代的基礎上,結合市場規律展開有方向、有針對性的孵化工作。至終審階段,所有入圍劇目將以劇本朗讀或排練演出形式,接受評審專家、導師團、出品制作方及資深話劇觀眾的共同檢驗。
在電子信息系統建設、孵化過程全記錄、在線直播等方面,今年培源平臺將提供更加全面立體的服務。在評審期,評委可通過官方網站完成劇本的全站搜索、評審等工作。之后由培源組建的“劇本成長記錄官”團隊,還將深入到每部劇本孵化的過程之中,以視頻、圖片、文字等不同方式記錄劇本孵化全過程。在推進編劇創作扶持工作的同時,培源還將繼續開展導演孵化和制作人培養等系列活動,以更好地搭建良性健康的戲劇生態系統。
針對后疫情時代,培源平臺及各類相關創作扶持計劃對中國原創戲劇生態的孕育和發展所起的作用,日前在由主辦方舉辦的圓桌論壇上,與會專家表示,近年來戲劇圈的新人、新作、新氣象還顯不足。培源從源頭挖掘和培養青年編劇,與創作者之間形成了雙向刺激、共同成長的關系。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影響下,未來的戲劇創作從藝術形式、創作手段等方面可能還會發生更大變化,現場的表演藝術和互聯網視聽產品的緊密結合,將會為戲劇作品提供更豐富的終端出口,因此,基于市場化的劇本孵化與扶持計劃對當下的原創戲劇來說非常重要。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戲劇創作將進一步跟社會實現更廣泛的鏈接,并通過對各種資源的激活,最終實現創作的良性循環以及整個行業的全方位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