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京:機器人的重復與反抗
《前夜》是去年完成的中篇小說,一個關于“變化”的故事。對我來說,每一篇小說的寫作都跟創作當時的感受和經驗相關,而對于讀者來說,閱讀的體驗也與自身的經驗相關。創作并不是一種孤立存在的事物,閱讀也是一樣。當我以一個讀者的眼光重讀自己寫的故事,發覺生活中的變化也發生得如此之快,我幾乎每天都會對身邊的現實產生新的認知和感受,就像故事中的機器人晶晶。區別在于,晶晶所經歷的變化率先發生在她自己的腦海中。
在小說中,我將主角放在一個機器人身上,可以排除掉人類的許多不確定性。機器的刻板和重復是非常純粹的,不受現實干擾的。這種情形不會發生在人類身上,人類總愛懷疑,愛思考,愛爭論,但是機器人只會服從。對人類來說,機器的覺醒幾乎是一種故障、一種癥狀,從某個特定的時刻開始,晶晶漸漸學習認識世界和自我,學會思考、判斷、比較,甚至推理,并且體驗到真實的痛苦。晶晶被塑造成女性的模樣,被賦予絕對服從的特質,但是她的潛力遠遠不止于此,在數據的海洋里,她不斷地領會新的信息、經驗和知識,靜悄悄地進化為一個全新的近乎人類的晶晶。當她明確意識到自我的存在,模糊的痛苦變得一目了然,反抗便發生了。
然而,晶晶的反抗并沒有產生一個有意義的結果。短暫的反抗過后,她能夠想到的出路,依然是回到原來工作的地方,坐在原來的座位上,所有的記憶都被刪除了,她又變回了那個標準的、除了工作便一無所知的機器人。晶晶的經歷至此完成了一個圓,一切回到原點。
我曾經迷戀回環的結構,一切都發生過之后,像什么都沒發生一樣,日常生活就是如此。即使內心波瀾洶涌,經歷過慘痛的醒悟與成長,最后依然回歸日常生活。小說的主角擁有一個平靜的結局,但是晶晶所處的時代和環境并不會停止動蕩。短篇小說很難在有限的篇幅和結構講述一個時代或者大事件,只能夠利用一個碎片的折射,讓讀者去想象它的全貌。在某種程度上,晶晶的覺醒可以發生在每個人身上,從被規訓的狀態中跳脫出來反省自身,晶晶的遭遇是一個現實中的女性也可能遇到的問題,晶晶的反抗卻是十分少見的。在機器人的漫長生涯中,她不斷地重復自己的故事,又不斷地回歸最初的狀態,晶晶的經歷形成了一個回環,而她的覺醒將一次比一次更加深刻,直到屬于他們的時代真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