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誠地捧出時代的魂靈 ——觀劇筆記五則
那些真正的劇作家、導表演藝術家以及戲劇美術、戲劇音樂藝術家,在那幾百上千的劇場座位組成的神奇天地里,就像油畫《父親》中的那位勞動者一樣,用辛勞鑄就了自己的一生,卻又從不懂得什么是“辛勞”。當“父親”翻動腳下被汗珠砸碎的土坷垃時,心中浮現的是灼目的麥海稻浪;而那些真正的戲劇藝術家也和畫中的那位勞動者一樣,他們的眼中是變幻燈光下的神奇舞臺,所有的座椅都會變成活力充盈的生命,同舞臺上變幻多端的歷史與現實的天空融合在一起,形成遠不是“劇場”二字所能解釋的奇妙世界:那是一種飄離大地而又反觀萬物的感受,那是踏進“人”這個光怪陸離而又綺麗幽美的心靈世界的奇妙旅途……
行文至此,我從內心發出真誠的呼喚:你好,辛勤的戲劇創造者,你們是開創戲劇文明新人物畫廊的雕塑家!就是你們,用顫抖的雙手捧出了一個個時代的魂靈。
一、別動,我心靈上的朝露
——昆曲《瞿秋白》的主人公
現代性從不排斥優秀傳統的融入。細細思忖,在主人公塑造上,且不說表現其在囹圄淫威下的堅貞不二,也不說他在真情假意的軟化面前付之一笑,單只說在主人公唱詞的細微處,一個天然無雕飾的“趣”字在熠熠閃光——
明末清初戲曲作家黃周星在《制曲枝語》中引用古語說“詩有別趣”。他認為,“則一切語言文字,未有無趣而可以感人者。趣非獨于詩酒花月中見之,凡屬有情,如圣賢、豪杰之人,無非趣人;忠、孝、廉、節之事,無非趣事。知此者,可與論曲”。當然,此“趣”非低級之趣,非無聊之“趣”,非瑣屑之“趣”,而是智慧的幽默、大智的快語、悖逆的豁達、出人的聰穎、平淡的奇說……且看昆曲《瞿秋白》之“趣”:
身陷囚牢的主人公開場第一唱,便是“煙塵渺渺忽回望/澄心一片皆清曠/皆清曠/啾啾兒雀鳴枝上”,其視線竟然是凝視在樹枝上的“雀鳴”。是喜愛今日那雀兒的自由歌唱,是向往明日歌唱的自由,還是雀兒自由的歌唱給他帶來了生命自由的快感?無論如何,是欣賞,是向往,是快樂,是“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钡娜嗜说那閼?,詩人的神思。相對應的是結尾,在唱完那首瞿氏譯本的《國際歌》“這是我們的/最后決死爭/同英德納雄耐爾/人類方重興”之后,就是那首在全劇三次出現的《卜算子》中的梅花,“眼底云煙過盡時/正我逍遙處……”當把整個生命獻給“人類方重興”的事業后,遭受敵人屠戮,在主人公看來,不過是“逍遙”而已,這正是“從容赴死”的藝術表達。主人公渾身浸透的是中國文化,而其精粹乃是“風骨”二字。這是怎樣的“趣”?“生趣勃勃,生氣凜凜之謂也”(《制曲枝語》)。
最“趣”者莫過于就義當日,主人公出了牢房又急匆匆復返,為何?僅為將剛剛想到的集唐人句(韋應物等人四句詩)寫下來,以此記述昨夜美麗的夢。那夢里,除了杜鵑,錦云,姹紫嫣紅,還有那“清露一滾芳草尖”。這是主人公最后的詩作,那一滴“清露”把世界與未來透視得愈加明晰、清澈、透亮。這“清露”超過了自己的生命,必須在生命結束之前寫出來,唱出來,正如還沒畫完幾何圖形的阿基米德,面對向他舉刀砍來的羅馬士兵大叫:別碰我的圓!阿基米德,瞿秋白,他們心中自有高于一切的圣潔啊!
這是怎樣的“趣”,讓顢頇者瞠目,讓知心者痛哭,讓愚昧者木然,讓市儈者無解,讓賢達者肅然起敬……
這就是昆曲《瞿秋白》開掘現代性時,堅持以人為中心的真誠努力之所在。
二、神秘的人生戲劇與詭譎的戲劇人生
——話劇《路遙》的主人公
《路遙》的主人公正像歌德說的那樣:“萊辛之所以偉大,全憑他的人格和堅定性?!甭愤b是這樣闡釋并踐行堅定性的:“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斗。只有選定了目標,并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保ā镀椒驳氖澜纭罚?/p>
用戲劇思維來表達這樣的內蘊,那就是神秘的“人生戲劇”與詭譎的“戲劇人生”的編織。在該劇中這是由四條經緯線編織而成的。
先是圍繞著《平凡的世界》創作與誕生鋪排出“搓板式”的命運主線:歷經多次退稿之后的出版發表,繼而是京城研討會的“當頭棒喝”;待到作品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小說連播贏得無數聽眾的喜愛,主人公的身體卻發出了嚴重警報:頭暈,胸悶……之后喜從天降,《平凡的世界》榮獲茅盾文學獎,同時出現了種種流言,旋即又禍從天降,妻子正式提出離婚!主人公臨終前,文集的出版終于有望,但卻怎么也湊不成必須訂購的1000套。主人公的命運順逆相接、起伏相綴,喜悲頭尾重合、得失形影不離。引人深思的是,所有這些不是命運之神對他的捉弄和拷問,而是他要改變命運對他的既定安排。如果我們把這一波又一波命運的惡浪倒過來看,這又恰恰是主人公一次又一次令人驚嘆的戲劇行動:退稿之后是繼續投稿,被斥為“低劣”之后是繼續寫出后兩卷,流言之后是獲得“茅獎”,妻子提出離婚之后是謀劃文集的出版……“生活不能等待別人安排,要自己去爭取與奮斗”,這就是主人公的“人格與堅定性”。
其他三條輔線是:一、主人公與郭見海及高二強的正反二元關系,前者為反襯,后者為烘托。直至主人公病入膏肓生命垂危,郭見海依然再次試圖驅使其給自己書寫傳記,以“拉大旗作虎皮”;而高二強則要把自家的店鋪賣掉給主人公治病。二、主人公與妻子程遠關系的斷崖式墜滑。在全劇六場戲里,妻子一共發出了五次一次比一次嚴重的“警報”,而主人公則僅僅是一次比一次驚愕不已;略過他們家庭問題背后蘊藏著的社會學原因,也不談陰晴圓缺是生活的必然,這離散的家庭悲劇強有力地反證了,主人公為取得文學事業的卓越成就而不惜貢獻出了一切,其中包括家庭生活的遺憾。這同樣顯示的是那構成偉大的“堅定性”。三、最后一條線是主人公與他的人生“貴人”曹谷溪建立起來的知友、摯友、諍友的寶貴情誼。豈止為“友”,舞臺上的曹谷溪就是一顆社會的良心,對主人公這樣偉大而誠實的作家盡力呵護。這不正是人民的愿望嗎?
四條“龍骨線”扭結在一起,相融相映相倚,牢牢地把整個戲樹立起來,使之堅實、豐實、厚實、扎實,在話劇舞臺上為偉大的文學家路遙建筑起一座無形的紀念碑。
三、偶然中的歷史根由
——贛南采茶戲《一個人的長征》
每當歷史轉變的特殊時期,時代激流會漫卷著一切。這個“漫卷”真是偉大,把砂礫筑入豐碑,把點滴卷入浩瀚。然而,這個“漫卷”常常是緣于偶然。贛南采茶戲《一個人的長征》的主創就是抓住了原著小說這個具有寓言性質的“偶然”發生的故事,用巧妙而深邃的戲劇思維,用采茶戲的喜劇手法,把整個舞臺變成小人物騾子的眼睛和心田,由此襯映出這個“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大無畏事跡”——長征。
這正是該劇令人震顫之處:主人公腳夫騾子的個人遭遇對應著一個偉大的歷史事件,他的“長征”是由紅軍長征派生出來的屬于他個人的“心靈的長征”。原本他只是一名腳夫,一覺醒來,他賴以生存的黑騾子竟被黑心老板盜賣了,他變成孑然一身,身無分文。紅軍首長要給予他補償,他又怕紅軍吃虧,堅持以工代賑,繼續為紅軍拉腳。這樣,他和紅軍首長的做人原則是一致的,那就是“仁者愛人”“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他或許沒念過《孟子》,但是他具備中國人這樣的優良品格。這是主人公靈魂的“根”,是這個“偶然”背后的必然依據。
然而,沒有歷史激流的漫卷,他這個“心靈的長征”是不可完成甚至不可能開始的。如果沒有湘江之戰一個排的戰士以命守護,如果沒有共青團員古玉潔以國民黨“團長小姐”身份的保護,如果沒有邱明亮一路上的護衛,甚至為了給他挖野菜而身陷沼澤……腳夫騾子是完不成心靈的長征的:“早就想喊你一聲哥……哪怕再深的水再陡的坡,我也要做像你一樣的人!”
紅軍首長、邱明亮和古玉潔正是歷史激流的象征,腳夫騾子與他們的人物關系也正是這出具有寓言性戲劇所隱喻的人與歷史的關系。就像哲學家培根說的,“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于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騾子用自己的信義和生命所護衛的“金子”就是歷史的真理:光明與正義。
令人震顫的不僅是這出戲的深邃思辨,還有它的舞臺呈現:仿佛整個舞臺都被賦予了新鮮生命。一草一木、一人一景、一墻一物、一琴一瑟、一柱一弦,甚至日月星辰都有了盎然生機……舞臺上的世界與主人公腳夫騾子連同他的心上人花姑,“通靈”同心,表達著他的喜怒哀樂:門前那一排綠杉樹竟然會在他和花姑之間表情達意,或眺望,或驚喜,或遮掩,或感嘆;為了突出騾子勒馬救美的驚險,當驚馬沖到門樓時,那高大的門樓居然嚇得“飛”上了天;在草地之夜,騾子想念花姑,不但那排杉樹“趕來”增添濃情蜜意,就連彎彎的月亮也輕輕劃到銀星的身邊,將它攬在懷里……
如此渾然天成的運用,把這出戲“一個人與歷史”的“內容”變成了“一個人與世界”的“形式”,讓整個舞臺世界“一枝一葉總關情”。
四、當代意識與思維的大道
——話劇《大道》中的主人公尤道生
《大道》的主人公尤道生,最可寶貴的是,他的命運之路在當今話劇舞臺上所顯示出來的當代意識與當代思維方式。那么,如何去表現尤道生當代意識的產生與發展及變化的實質呢?
主人公與“電腦鬼才”李子建的人物關系就好比是一支意味深長的“回旋曲”。它屬于“三段式”回旋,提出了令觀眾隨之思辨的三個重點:一、當代意識中的思維方式,二、當代意識不相信溺愛,三、當代意識中“王道”與“霸道”的關系。
在第一點里,顯示了主人公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在賺了一個億,兩個億的利潤已近在眼前時,主人公卻不擴大再生產,而是要冒險搞自主研發。尤道生在與李子建第一次見面的爭論中就指出,“領先一步是先驅,領先三步就是先烈?!畤崱鱿闰?,不能做先烈”。在繼續生產國外落后產品贏得利潤的同時,立即開始系列研發,李子建就是“國訊的未來”,“用最優厚的待遇,最科學的分配激勵,最透明的陽光管理,將頂尖人才從世界各地吸引過來”。這都是為了“明天”。
而在第二點里,當李子建用最高音調不容置疑地喊出“李子建創造了國訊的輝煌”時,觀眾和郁德和(主人公的合伙人)會同時憤憤地斥責:“真是不可一世!”而主人公則慨嘆:“這世界最難搞的就是人!”他在觀察,在思索,在自?。骸翱磥?,用感情維系起來的關系是很脆弱的?!彼×?,不是因為愛,而是當代意識不相信溺愛。
在第三點,主人公對失去底線的李子建進行著“王道”的懷柔與“霸道”的鉗制。因為李子建“聯手偷走公司的技術機密與商業機密……和外國的基金聯起手來對付國訊”,必須使用“霸道”,讓他“走投無路,我才能救他”。而所有這一切的目的仍然是“王道”,他太珍惜李子建的才華了:“國訊是你的家?!辈怀上?,對方直到真的走投無路了卻決定:“電信領域,李子建從此不再涉足?!庇鹊郎€是失敗了。但他仍然不無遺憾地憧憬著:“一個企業能夠做到真正強大,他就應該能夠容得下任何人?!蹦枪澴嗍怯辛Φ摹⑸畛恋?。這個遺憾所顯示的仍然是當代的思維方式。
這是全劇最具意味的“回旋曲”。主人公始終懷抱著的是對明天的希望。他所有的不懈奮斗、新穎的思維方式,都是來自對明天的希望,都是為了明天的成功。這就是當代意識的重要方面:可能性超過了現實性。
五、民族化的真諦
——話劇《天算》的主人公
一張:“殺賊(日寇少佐)者,奉天魯宗舜也”的字條,引出了兩路“追殺”。一路是魯宗舜尚未拜堂的發妻白珍珍,據此尋找“丟失”了多年的丈夫。殊不知,日寇正在她背后陰森森地盯著。另一路則是窮兇極惡的日寇關東軍情報課長今井隆一,他咬牙切齒地發誓:“我一定要親手砍下他(指魯宗舜)的腦袋!”他目標直指“相師”白鳳岐,對其極盡“拜訪”“拉近”、恫嚇之能事,直至最后硬闖其婚禮現場,預謀當場抓出這個“殺賊者”。
全劇的這個核心情節不但極富傳奇性和戲劇性,更重要的是,其中洋溢著整體構思的“民族化”追求。竊以為這或許是全劇最引人矚目的成就。一是劇名源于漢語中的熟語“人算不如天算”。在劇中,這凝聚著經歷多年淪陷痛苦的東北同胞對趕走日寇的苦苦期待,是東北同胞對天理正道的堅信。二是全劇主要戲劇矛盾正是以白鳳岐與今井隆一正反雙方的沖突為線索的。今井這個特務經常以“同行”富山相師的身份,站在“侵略有理”的立場上,曲解《易經》,妄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白鳳岐嘲諷心懷叵測的今井,正告他《易經》思想不容玷污:“道者,天地運行之節律也。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立人之道仁與義。有此三道,世間萬物方才道而有序,沒有了仁與義,哪來的人,哪來的家!”戲劇沖突從情節的推進探入到了思辨的深層。而這個思辨正是民族化的實質——特定時代里獨有的民族情感以及這種情感的特殊表達方式。
再一個重要成就,是主人公白鳳岐的塑造大大得益于總體構思的精巧設置:發妻與日寇特務的兩路“追殺”構筑了獨特的戲劇情境。在發妻面前,白鳳岐以攻為守,竭力保護她,避免她與鬼子追查的魯宗舜沾上關系,以此來掩蓋內心無盡的愧疚;在今井面前,他又以守為攻,伺機反擊,千方百計地保護發妻、韞之、二順子等同胞鄉親。他既是發妻白珍珍的丈夫魯宗舜、新娘子韞之的“新郎官”白先生,也是地下交通員二順子的上級,是今井眼中的殺賊者,是北市場百姓仰慕的白大賢人……如此這般,主創充分表現了主人公內心世界的豐富性、復雜性、多變性和多向性。這正是恩格斯所期待的:“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容,同莎士比亞劇作的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的完美的融合?!?/p>
臺詞僅僅是語言藝術嗎?它還有可能表達特定歷史時期人們思想潮流的深刻變化。譬如,白珍珍那句表白:“嫁給什么樣的男人就過什么樣的日子,嫁給殼螂就下崽兒,嫁給毛驢子就拉磨。國有良將,家有賢妻。這輩子,珍珍跟你當一回忠臣,不冤!”這是三從四德、忠孝節義,還是抗日救亡的新意識突破了舊軀殼?
回顧2022年觀摩戲劇的印象,上述五則筆記當然掛一漏萬,但是五位主人公的共同特點顯示了戲劇作家、藝術家對主要人物內心世界越來越闊大而又精細的生動雕刻。正如李澤厚《美的歷程》中所說,“心理結構是濃縮了的人類歷史文明,藝術作品則是打開了的時代魂靈的心理學”。
(作者系劇作家、戲劇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