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談論創意寫作,不能忘了本土資源與經驗
來源:文藝報 | 許道軍  2025年07月07日08:41

創意寫作不是只有美國模式

談到創意寫作,我們很自然想到愛荷華大學,想到哥譚作家工作坊,想到弗蘭納里·奧康納、雷蒙德·卡佛、哈金等,也會想到影響我們對創意寫作認知的一系列專著、教材,比如《大象教學——1880年代以來的美國創意寫作史》《創意寫作的興起:戰后美國小說的“系統時代”》《作為學術科目的創意寫作研究》等等。

美國創意寫作走過了一段不可復制的道路,比如它在興起之初出于“創造美國獨立的文學”目的而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作家進高校、“詩人教學詩歌”“小說家教學小說”的作家教學運動。最初它受益于進步主義,進步主義反對理論(或者說過度理論化)——盡管它也是理論的一種。這給了創意寫作這個新生事物極大的信心,讓它可以“撇開”學術權威,專心教學探索?!岸稹焙竺绹鴦撘鈱懽饔诌B續得到幾個“大禮包”:一是出自冷戰意識形態競爭的需要,美國政府(包括中央情報局)給予了它足夠的經費資助;二是《軍人權利法案》和《國防教育法案》頒布后,成千上萬的軍人涌入創意寫作課堂,給予了它“報效國家”、大展宏圖的專屬機會;三是20世紀70年代始的美國大學擴張和“嬰兒潮”,相當程度上解決了它的就業和生源。此時,創意寫作依舊只需要專注于教學教法,宣揚“實踐效能”即可。但到了上世紀80年代,幾個外在加持相繼失效,創意寫作成為了一個普通的常規學科,這個時候它要獨自面對市場和學術,證明自己的合法性。首先它要區分創意寫作與文學寫作、作文寫作的不同,確證自己的學科獨立性;其次要走出與文學研究、作文研究“搭伙過日子”的舒適區,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證明自己能夠貢獻新學術知識;最后它要真正扎下架子、沉下心來,磨煉自己的“技能”,如專業的作家培養模式、科學的寫作技巧與能應對創意時代需要的核心素養等等,證明自己繼續“能”,創意寫作研究由此興起了。它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理論不足,認真地建構自己的學科史、學科方法研究、范式論轉型等等。

但是,我們以為創意寫作就是美國的樣子,殊不知,創意寫作除了“美國模式”外,還有致力創意產業建設的“澳大利亞模式”,助力創意產業的“英國模式”,還有基于“新春文藝制度”的“韓國模式”,化身“文藝創作”的“日本模式”等等。如果不糾結于名實之辯的話,還有以“文學/新文學”之名實施文學寫作教育和作家培養的“中國模式”。對于世界創意寫作來說,中國文學寫作教育和作家培養經驗幾乎沒有進入大家的研究視野。實際上中國有豐富的寫作理論成果、多種樣式的作家培養實踐和有效的寫作與教學經驗,談論創意寫作,不要忘記了中國自己的資源和經驗。

傳統文論中的創意寫作資源

中國傳統文論資源中,“意”“氣”“靈性”及“興觀群怨”“文以載道”“窮而后工”等,都是對文學與創作的真知灼見。從《毛詩大序》算起,曹丕的《典論·論文》、陸機的《文賦》、劉勰的《文心雕龍》、鐘嶸的《詩品》、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姜夔的《白石道人詩說》、嚴羽的《滄浪詩話》、張炎的《詞源》、謝榛的《四溟詩話》、王驥德的《曲律》、王夫之的《姜齋詩話》、葉燮的《原詩》、沈德潛的《說詩晬語》、劉大櫆的《論文偶記》、袁枚的《隨園詩話》、劉熙載的《藝概》、李漁的《閑情偶記》、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等,分別就詩、文、賦、詞、曲(包括后來的小說)等各類文體特征及寫作要義做出了精彩描述。楊劍龍在《論創意寫作的中國古典文論資源》一文中梳理了中國古代文論發展線索,指出注重教化、強調經世致用、“人品”與“詩品”互證、“執術馭篇”、“以意運法”、“意在言外”、“造境”為上等都是創意寫作立意、選材、謀篇布局的有效方法。劉大先在《五棵竹子:論當代小說的創意過程》一文中,借鄭板橋《題畫》關于“畫竹”創作談及童慶炳對其“三個階段,兩次飛躍”的理論概括,談及當代小說的創意過程。他認為,從“江畔之竹”到“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心中無竹”,關鍵是“胸有成竹”到“心中無竹”,這也是創意寫作從格套、模式、成規到創新的飛躍,而這個思路也能從人工智能寫作原理得以解釋并可以運用于AI算法之中。

從創意寫作“人人都可以寫作”的理念看,李漁編著的詩詞格律啟蒙讀物《笠翁對韻》無疑是“素人寫作入門”的“寶典”。而關于八股文寫作的指南文章,如《作義要訣》《教童子法》《明文海》《八股開篇》等,雖然它屬于“合規性寫作”經驗之談,但對創意寫作有關“文體成規”的研究具有啟發意義,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與現代時期陳望道的《作文法講義》、葉圣陶的《作文論》、夏丏尊與葉圣陶合著的《文心》《文章講話》、夏丏尊與劉薰宇合著的《文章作法》、朱自清的《談文學》《寫作練習》、黎錦熙的《國語的“作文”教學法》等著作形成呼應,后者實際上也是關于“寫作入門”的參考書。

中國是傳統詩歌大國,但“成為詩人”并不是寫作者首選,很大程度上詩歌寫作只是抒情明志、修身養性、塑造良好人設或者逞才炫技的一種“社交禮儀”。真正成了詩人,反而讓當事者焦慮?!按松砗鲜窃娙宋??”陸游為此煩躁而羞愧。而寫作文章也并非要成為文章大家、小說家等等,畢竟,“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但作為八股取才的基本修煉,讀書人的“跨越階層”集體選擇帶動了“全民寫作”。在某種意義上,古代的自發寫作也成就了中國“寫作大國”傳統?,F代時期,正值美國創意寫作再次從中小學返回高校、形成創意寫作學科的關鍵時段,中國許多高校也出自“建設新文學”目的,在文學系開設了“新文學習作”“新文藝試作”“作文”“各體文習作”“現代散文選讀與習作”“現代小說選讀與習作”“現代詩歌選讀與習作”等寫作課程,它們雖然沒有冠名“創意寫作”,但與美國創意寫作興起時通過創意寫作“創造美國獨立的文學”的初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當代中國的作家培養模式多種多樣

真正掀起“作家培養”熱潮的時期是當代。在這個時期,出自國家催生文學新人、行業寫作或者應對市場寫作等需求,涌現了大量的作家培養實踐,培養出了各種各樣的作家,也形成了屬于中國自己的經驗,甚至已經形成了相當成熟的作家培養模式。比如,以魯迅文學院以及各地文學院為主導的作家培養模式,以盛大(閱文集團)為代表的網絡“寫手作家”培養模式,以“新概念作文大獎賽”“北大培文杯”和“90后創意小說大賽”等為代表的大獎賽青少年作家培養模式,以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西北大學等中文系作家班為代表的高校作家培養模式等等,這些成為當代中國主要的作家培養方式。

當然還有各條線、各種專項的作家培養活動,以及“作家工作室”培養模式等,也形成了自己的傳統與經驗。在這些作家培養模式中,以魯迅文學院為主導的作家培養最具中國特色,經驗成熟,成就與影響也最大。數十年來,魯院共舉辦了各種不同類型的作家班、進修班、研究生班與高級研討班,數千名中青年作家來到魯院進修;各地較有名氣的作家、評論家,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文學刊物正副主編,大部分都是魯院學員。相較于愛荷華作家工作坊,它毫不遜色。然而,不僅世界創意寫作研究完全忽視包括魯迅文學院的中國作家培養事實,即使在中國當代文學史書寫上,它們也處于一種被忽視狀態。

葉煒的新著《作家何以養成——創意寫作中國化實踐研究》第一次聚焦魯迅文學院作家培養實踐,在創意寫作學科視野下,勾勒魯迅文學院的歷史變遷,總結與提煉魯院作家培養模式,回答“作家何以養成”現實之問,為世界創意寫作提供了生動活潑、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學教育和寫作教學經驗,讓中西方創意寫作的對話與互鑒成為可能。但相對于愛荷華大學創意寫作學科建設與作家培養經驗的研究,這樣的研究還是太少了。有關后者的直接研究多達數十部,比如史帝芬·威爾伯斯的《愛荷華作家工坊:起源、出現及發展》、簡·卡什《在愛荷華寫作工坊中的奧康納》、安德魯的《愛荷華文學史》、提姆·塔蘭托的《愛荷華城文學人物》等,而關于魯院的學理研究實在太少了。

實際上,不僅關于魯院的作家培養經驗總結極度稀缺,各種“中國式作家培養及寫作教育經驗”研究也同樣匱乏,其中還包括興起已經近20年、并于2024年正式入列中國語言文學二級學科的“中文創意寫作”。截至當下,已經有超過500所高校開設了創意寫作課程,近40余所高校開設了創意寫作碩士/博士培養方向(上述數據還在持續增長中)。上述寫作教育和作家培養都是中國創意寫作實踐的事實,也是世界創意寫作當代形式的一部分,它們理應納入世界創意寫作研究的視野。

建構中國特色的創意寫作話語體系

創意寫作在中國的興起自有其背景與愿景,相對于美國創意寫作,創建中國創意寫作學科遲了許多年,但創建“創意本位中文創意寫作學”卻恰逢其時。一是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創意寫作實踐已有一百多年,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研究材料。二是創意寫作全球化傳播與在地化發展,形成了多種路徑與模式,“歷史上的創意寫作”“現實/發展中的創意寫作”與“理想/應然的創意寫作”三個圖景并存,給我們提供了更開闊的視野。三是世界創意寫作研究的遲滯為中文創意寫作提供了寶貴的時間窗口。在某種意義上說,中文創意寫作學研究與世界創意寫作研究實際上同步,我們有機會與世界創意寫作一起共同應對新時代的寫作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中西創意寫作研究的對話、交流與互鑒。

更重要的是,開展中國創意寫作研究是為了解決“中國問題”,完成“中國使命”。就“問題”來說,中國創意寫作的學科發展雖然歷史很短,但問題一點也不比世界創意寫作少,比如因“野蠻發展”而帶來不具備創建學科點的高校倉促上馬問題;作家過度迷戀技藝但缺乏生活積累與作品泡沫化問題;不具備教學資歷和教學經驗的“大作家”教學“經驗化”“偏方化”問題;對創意寫作不了解也走不出傳統寫作舒適區但打著“創意寫作”旗號“魚目混珠”、敗壞創意寫作聲譽問題等等。這里面有創意寫作實踐的問題,也有創意寫作研究的問題。

創意寫作在中國方興未艾,創意寫作研究要為其“保駕護航”,未來我們要堅持“創意本位中文創意寫作學”學術立場,為中文創意寫作實踐和創建創意寫作“中國學派”服務,為新時代文學和新大眾文藝寫作服務,為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服務,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和公共文化服務質量提升服務。創意寫作發展到今天,我們無需再討論“作家是否可以培養”“寫作是否可以教學”這些初級命題,也不再糾結“創意寫作是否古已有之”“創意寫作如何體現創意性”這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我們要在宏觀上全神貫注研究中國/世界創意寫作研究的新范式、新知識、新話語、新學術體系,中觀上研究創意寫作的分/跨文體、分/跨文類、分/跨媒介的寫作與教學,微觀上研究創意寫作的文本創意與生成、作家的培養與發展等等。同時,還要面向新時代寫作語境,研究新的寫作文類比如微短視頻寫作、劇情游戲寫作,研究創意寫作過程管理,研究新型創意作家的培養,打通創意寫作與服務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最后一公里”的區隔。

這其中,創意寫作的敘事生成語法、抒情生成語法將是我們的攻關領域。AI寫作的興起劃時代地改變了人類寫作,也對以“培養作家”著稱的創意寫作學科造成了巨大挑戰,但我們也不能糾結“寫作是否需要‘親歷、親為’”“作家是否有必要培養”這些挑釁性問題,也不能對AI寫作視而不見或以鄰為壑,而是勇敢并欣然地擁抱新技術與新寫作邏輯,積極開展“人機協同/對抗”研究、“AI生成敘事/抒情語法”研究、“元寫作”研究等等,相信創意寫作不僅能夠反哺文學寫作,也能反哺AI寫作算法。假如我們認為AI寫作算法并不完美、需要現有多學科提供支持的話,創意寫作將是最積極也是最有力的那一個。畢竟,將寫作的權利與能力交付所有人,實現全民寫作,是創意寫作的愿景,而這一點,它與AI寫作不謀而合,相向而行。

創意寫作是世界寫作的趨勢,大有可為。我們不必也不能再回到單純的文學寫作、文章寫作中去,它們被取代不是人為而是時代的選擇;但我們大踏步向前的時候,也要環顧世界創意寫作的發展,在堅持中國立場的基礎上向它們學習,并與之對話、互鑒,同時也要不時回頭,從傳統文論資源、寫作教育與作家培養實踐當中汲取經驗,堅定信心,走好中國創意寫作之路。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國從古至今的話語場中,寫作從來不是一種技術、技藝,而是需要背后有一種“道”作為支撐,需人品與文品的互證。這種寶貴的精神和經驗應該在當下的創意寫作實踐中得到更好地繼承和弘揚。

[作者系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此文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世界創意寫作前沿理論文獻的翻譯、整理與研究”(23&ZD289)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