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百歲的故宮博物院青春不老
來源:《光明日報》 | 單霽翔  2025年07月07日08:23

成立于1925年的故宮博物院,到2025年已經走過100個春秋。100年前,在清室圖謀復辟,軍閥妄想侵占,激進人士欲廢之而后快的背景下,故宮的前輩們,在波譎云詭的政治風云中,為保護故宮文化遺產,拼盡全力建立起故宮博物院。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才化險為夷,向世界奉獻了一座無與倫比的文化殿堂。故宮博物院是近代中國社會政治變革的重要產物,是近代中國文化轉型的突出代表。只有重溫故宮博物院的歷史,回顧建院初期的艱辛,致敬歷代前輩的貢獻,才能知道如何維護故宮文化遺產的尊嚴,才能知道如何描繪故宮博物院的未來。

1925年10月10日,昔日的紫禁城完成了它的歷史角色轉換,由舊時的皇家禁地,變身為對公眾開放的博物院,成為在明清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兼容建筑、藏品與豐富宮廷歷史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的成立,將昔日帝王居住的宮苑禁區變為平民百姓可以自由參觀的場所,將僅供皇帝觀賞享用的珍寶,變成全民族的共有財富,這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創了中國博物館之先,完成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壯舉。可以說,故宮博物院的成立,對于中國乃至世界博物館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故宮博物院的第一代故宮人,不論是專家學者,還是普通員工,在“永巷踏冰,深宮不火,朔風如刀,寒氣入骨”的條件下,開始了艱苦的創業征程,新生的故宮博物院在艱難困苦中踽踽前行,踐行著保護文物、古建筑,傳播文化的博物館使命;《完整故宮保管計劃》的提出,更是故宮先輩在國家動蕩、民族衰弱之際探索出的超前保護理念。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為保護中華文脈,故宮人舍家離業,守護國寶文物避敵南遷,輾轉萬里之遙,終使華夏瑰寶毫發無損,于亂世中鑄就文化抗戰的精神長城,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恢宏壯麗的文化遺產保護奇跡,這是獨屬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偉業,也是全民族抗戰的偉大勝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故宮博物院各項工作陸續得以恢復并取得新的進展,無論是古建筑的維修保護和利用,還是藏品的系統整理和充實,以及學術研究、陳列展覽、擴大開放、觀眾服務等各項工作不斷完善,使故宮博物院真正成為服務廣大民眾文化生活的博物館,深刻影響了中國博物館理論、古建筑文物保護實踐、歷史文化研究等各項事業的發展。一百年來,故宮博物院始終肩負著守護中華文明瑰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走過一百年的故宮博物院,見證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屈前行的偉大歷程。這座明清兩代皇宮,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兼容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型綜合博物院,完成由皇家禁苑到世界級博物館的歷史轉變。故宮博物院可以說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歷史的變遷。一百年的故宮博物院,又是一張國運的晴雨表,折射著中華民族的崛起與興盛。

故宮博物院的百年發展成就,印證了“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論斷。一百年來,身份多樣、獨樹一幟的故宮博物院,從孕育誕生到茁壯成長,從篳路藍縷到闊步前行,樂于奉獻的故宮人披荊斬棘,接受檢驗并完成使命,展現出勇氣、智慧與時代擔當。故宮人的精神是從故宮博物院成立以來逐漸樹立、在故宮文物南遷中不斷強化的“視文物為生命”的典守精神,以及對于所擔當神圣責任的深刻認識,是故宮人的價值取向。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全體故宮人同心同德、務實進取,使故宮博物院進一步發揮文化滋潤人心的作用。

“平凡的工作,偉大的事業。”敬業奉獻,在故宮人身上體現為一種獻身精神。一代又一代故宮人肩負著偉大的文化使命,篳路藍縷,不斷前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對祖先遺留文物的無比珍視和舍命堅守”,就是這種精神的真實寫照。以故宮博物院為榮,為故宮發展無私奉獻;嚴謹認真、努力做好本職工作;面向社會,為大眾服務的情懷,是這種精神的縮影。同時,任何時候都提倡小局服從大局、局部服從全局,無論從事何種工作,負責的范圍大小,都屬于故宮博物院這個大局的組成部分。

故宮博物院是一個活的機體,在融入社會、服務公眾的過程中,也在凝練自身的人文精神,擁有自己的氣質和品格。故宮博物院的人文精神,植根于民族精神的沃土,體現著自身的文化理念。這種精神,過去是,今天是,將來仍然是故宮博物院發展的動力之源。

故宮博物院的發展實踐證明,什么才是好的文化遺產保護狀態。不是把文化遺產資源鎖在庫房里,死看硬守就是好的保護狀態,而是一定要使它們重新回到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因為文化遺產原本就是來自社會民眾的創造。故宮博物院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資源,經過系統梳理和科學保護,使人們感受到了它們的魅力,讓更多文化遺產得到人們喜愛和熱愛,使更多的民眾加入文化遺產保護的行列中來。這,才是好的文化遺產保護狀態,才能形成文化遺產保護的良性循環。

故宮博物院的發展實踐證明,什么才是一座好的博物館。不是擁有大規模的博物館建筑,擁有豐富的文物藏品,擁有數量不斷增長的觀眾,就一定是好的博物館。一座好的博物館,需要深入研究人們的現實生活需求,深入挖掘博物館的文化資源,凝練成強大的文化傳播能量,不斷推出引人入勝的展覽,不斷舉辦人們樂于參與的活動,使人們感受到博物館對現實生活的意義,感受到博物館就在自己的身邊。如此,人們才愿意在休閑的時間走進博物館,感受文化魅力、文化智慧和文化情懷,而且流連忘返、不愿離去,以后還想再來,這樣才是一座好的博物館。

紀念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亦是描繪下一個100年,全力以赴建設世界一流博物館的美好藍圖。這是故宮人要擔負的使命和履行的承諾。要把這個藍圖變為現實,必須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工作。下一個100年的故宮博物院,管理水準和服務水平當然不能在原有的層次上徘徊,要與時俱進地發展,就必須探索和變革,才能實現管理水準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故宮博物院要牢記新時代賦予的使命,繼續前行,為更好地實現安全開放、提升展陳質量、提高服務水平,讓更多公眾體驗到故宮文化的精彩多樣而繼續奮斗。

日出日落,斗轉星移,故宮博物院已經在幾代故宮人的悉心守護和傾心關愛中,走過了三萬六千五百多個日日夜夜,腳步鏗鏘,留下了沉甸甸的碩果。100年的故宮博物院,負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沐浴著新時代的惠風和雨,連接著中華民族的過去與未來。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故宮博物院莊重輝煌,永遠青春不老。今天,講好故宮博物院的故事,成為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

(作者系故宮博物院原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