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講壇深耕“文學之根”:楊占武暢談如何用地方故事滋養散文創作
活動現場 夏欣/圖
7月12日上午,寧夏圖書館品牌活動“塞上講壇”公益大講堂第82期如約開講。本期聚焦文學創作,特邀自治區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研究員楊占武,以《用地方故事,寫出有“根”的散文》為題,帶領現場讀者開啟了一場關于散文靈魂的深度對話。
作為寧夏圖書館精心培育的文化品牌活動,“塞上講壇”自創辦以來始終深耕國學、心理、文化、教育等多元領域,已成為市民汲取知識、交流思想的重要文化平臺。本次講座聚焦地方故事與散文創作的深度聯結,旨在探討如何讓文學創作扎根鄉土、接上“地氣”。主持人在開場中指出:“地方故事蘊含著一方水土的獨特風情與人文精神,將其融入散文創作,如同為文字尋到了‘根’,讓作品擁有更深厚的底蘊與鮮活的生命力。”
主講嘉賓楊占武是文學領域的資深研究者與創作者,擁有文學學士、碩士及管理學博士學位,歷任寧夏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自治區黨委副秘書長、銀川市委副書記等多項重要職務,出版過多部民族學、語言文化研究著作,其散文代表作《牧馬清水河》更是以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讀者喜愛。
講座中,楊占武結合自身豐富的創作經驗與學術積淀,深入闡釋了地方故事對于散文創作的重要價值。他強調,地方故事是散落在民間的文化明珠,承載著歷史變遷與鄉土記憶,以地方故事為創作土壤,能讓散文作品擺脫“空中樓閣”式的空洞,生長出獨特的文學肌理。楊老師通過具體創作案例,詳細講解了如何從地方傳說、民俗風情、歷史遺跡中挖掘創作素材,如何將地域文化元素自然融入情感表達,為讀者揭示了寫出有“根”的散文的創作秘訣。
在互動問答環節,現場讀者踴躍提問,圍繞“地方故事的收集方法”“散文創作中的情感把控”等問題與楊占武老師深入交流。楊占武耐心解答每一個問題,并向參與互動的讀者贈送了簽名著作,現場氣氛熱烈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