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銷量破20萬冊,歌手鄧紫棋寫科幻小說“救”了傳統(tǒng)出版?
歌手鄧紫棋近日出版?zhèn)€人首部科幻小說《啟示路》,出版方果麥文化數據顯示,該書上市首日銷量即破20萬冊,銷售額突破4000萬元。無獨有偶,另一位女歌手曾軼可也在近期推出自己的科幻小說《TAYOUZI1銀殼下載》,首印5萬冊迅速售罄,緊急加印后銷量已破10萬冊。
明星出書,不是新鮮事。但與過往明星較多出版的寫真集、“雞湯”隨筆相比,科幻文學成為演藝明星闖入的新“賽道”。
一面是不斷下滑的圖書市場零售數據,一面是明星寫小說成為“爆款”,究竟是粉絲經濟“降維打擊”傳統(tǒng)出版,還是傳統(tǒng)出版能夠借力而上的新路徑?
圖書市場下滑明顯,明星寫書逆勢而上
北京開卷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圖書零售市場在二季度各月的碼洋同比增長率均為負值,其中5月和6月的碼洋同比降幅均超過10%。中金易云發(fā)布的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度圖書市場相較2024年上半年度下降了9.64%,動銷品種數和動銷新品數同步減少,降幅約為4%。
不少出版業(yè)內人士喟嘆:“圖書市場進入暗夜。”
上海一家出版社編輯告訴記者,尤其是文學書,下滑更加明顯。除了個別頂流作家,原創(chuàng)文學作品在圖書市場“賣不動”的現象顯著。“一般的書起印量5000冊,已經說明出版社對這位作者很有信心,達到五位數銷量級別的極少數,多數作品是2000、3000的起印量。”
在此對照下,鄧紫棋、曾軼可的新書算得上“斷層式”領先。據鄧紫棋粉絲統(tǒng)計,《啟示路》半小時狂銷約12萬冊,一小時銷售約18萬冊。在果麥文化的證券頁面,有人詢問,“鄧紫棋(小說)的碼洋能到多少,對公司收益有影響么?”新書發(fā)售后,果麥文化股價創(chuàng)下近一年新高。
“果麥文化”發(fā)布的《啟示路》首日銷量
是出版事件,還是粉絲經濟
“嚴格來說,不能把鄧紫棋這本書視作出版事件。”上海三聯書店編輯王赟說。作為鄧紫棋的“路好”(有好感的路人粉絲),這位從業(yè)多年的編輯關注到,此次鄧紫棋的新書分為定價298元的恒藏版、定價89元的平裝版,同時還有簡繁體,共4個版本。相比平裝版,恒藏版除了文創(chuàng)禮盒,還附有預購期專屬的限量收藏編號卡。
“‘恒藏版’新書禮盒的配置有角色冰箱貼、徽章、鑰匙扣、印章等周邊,相當于一張精裝版的唱片禮盒配置。”在王赟看來,盡管是文學創(chuàng)作,這本書仍然更接近于鄧紫棋個人IP的延伸產品。
據鄧紫棋在個人微博透露,這本書的創(chuàng)作始于其2022年發(fā)行的專輯《啟示錄》,在創(chuàng)作完14首詞曲,并擔任14集MV連續(xù)劇編劇后,又發(fā)行了小說,“我居然用了三四年的時間,講述同一個故事?”
自帶粉絲基礎與跨界新鮮感的作品,成為市場爆款,這一風潮并非孤例。美國創(chuàng)作型歌手莎拉·平斯克便是星云獎、雨果獎雙料得主,音樂與科幻寫作都是其藝術創(chuàng)作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國內,明星涉足寫作雖有先例,但進行硬核的科幻類型創(chuàng)作尚屬新現象。科幻文化資深研究者、多屆“科幻星云獎”評委張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對鄧紫棋寫科幻小說并不意外:“幾年前我就關注到,鄧紫棋的音樂創(chuàng)作在有意進行‘科幻敘事’。比如她有首很火的歌叫《光年之外》,是她自己作詞作曲,就是為科幻電影《太空旅客》制作的主題曲。她將自己對科幻的興趣從音樂延伸到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上,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把一張專輯的14首MV拍成一部科幻連續(xù)劇,在音樂圈比較罕見,挺有創(chuàng)意。科幻小說延續(xù)了MV里的人物關系,可以看作一個系列的產品。”去年出版的影星陳沖的非虛構散文集《貓魚》目前銷量已近20萬冊,同樣可算是圖書市場的爆款,對比這兩部作品,王赟認為,《貓魚》更接近傳統(tǒng)出版的文學作品。
《啟示路》有何“啟示”
不少業(yè)內人士認為,《啟示路》這樣的爆款,“可遇不可求”,對行業(yè)的參考意義不大。不過,《啟示路》體現的營銷思維,可以啟發(fā)傳統(tǒng)出版業(yè)。
“隨機簽名本的策略,在這本書上非常有效。”王赟發(fā)現,不少鄧紫棋的粉絲除了“all in”(全部購入)四個版本,甚至一買就是幾十本。記者注意到,除了禮盒、限量編號卡,這本書的所有版本都會“隨機掉落親簽本”,鄧紫棋本人也在直播中強調了“所有版本都有”。但簽名本的數量未知,“就像買盲盒開出隱藏款一樣,市場已經有聲音傳出,可以用幾十倍價格來回收簽名本。這可能是粉絲重復購買的原因。”
北京印刷學院兼職教授段潔認為,文學書的渠道表現一直兩極分化,具有話題性的產品自帶流量,比如熱播影視劇會帶火原著小說,鄧紫棋和以漓江文學獎獲獎感言刷爆社交媒體的劉楚昕也是如此,另一端則始終“水深火熱”,因為當下讀者消費的不完全是文學,還有娛樂與話題。
“像《啟示路》這樣的書,對出版業(yè)來說,不是核心的閱讀服務。但可能會成為一種趨勢,更多明星會以這種方式打造個人IP,出版社也愿意尋求這樣的合作。”有業(yè)內人士表示,這為出版業(yè)提供的新思路是直接介入明星周邊、影視周邊和文創(chuàng),在保持閱讀核心的基礎上,滿足分眾讀者的需求。
今年上半年,圖書市場已產生多種熱門內容IP與衍生文創(chuàng)周邊的組合玩法,IP類型既包括網絡熱門文學IP,如《夜幕之下》《異獸迷城》,也包括影視綜藝IP,如綜藝節(jié)目“種地吧”的衍生書《后陡門的夏》。上海企業(yè)米哈游旗下《崩壞:星穹鐵道》在游戲上線二周年之際,以240萬份紀念畫冊答謝玩家,不僅創(chuàng)下全球游戲周邊單次贈送規(guī)模之最,更令承接這一訂單的出版社對生產技術、流程乃至物流等產業(yè)鏈環(huán)節(jié)進行升級迭代。
“做書也在進入‘大文娛’時代。”多位業(yè)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以讀者為核心的“注意力價值體系”是為圖書市場增添確定性的一種路徑。
“目前的圖書市場,針對不同群體的個性需求,推出一本書的多個版本比如毛邊本、刷邊本已經越來越常見。”王赟說,《啟示路》的啟示還在于“是否能為新書提供更加豐富的周邊、文創(chuàng)”,在持續(xù)分化的圖書市場環(huán)境中,出版人要想方設法更新產品附加值,提升服務讀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