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山海間的豪情與詩意
來源:中國文化報 | 范海剛  2025年07月17日07:54

一部《詩經》植后土,一曲易水譜基調,一代文學立風骨(建安文學)。河北文化悠久璀璨,從《詩經》文化的發祥地,到“慷慨悲歌”和“燕趙風骨”各領風騷,一代代詩詞巨匠在燕趙大地留下足跡,成為河北最寶貴的文化遺產。

“‘邐迤神山峙海邊,始皇曾此駐求仙’,河北秦皇島因秦始皇東巡至此而得名,在兩千余載的歲月長河中,不少帝王將相及文人墨客到此感懷古今。”河北省詩詞協會會長郭羊成介紹,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詞篇章讓碣石山、山海關、北戴河等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成為秦皇島耀眼的城市名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公元207年的秋季,一代梟雄曹操登臨位于河北秦皇島的碣石山,面朝大海,有感而發,寫下了名傳千古的佳作《觀滄海》。碣石山是河北知名的觀海勝地,如今作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每年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秋冬之交,碣石山的“百草”呈現出繽紛多彩的景色,美不勝收。于山頂觀海天一色,波瀾壯闊,感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哲理,更讓人敬佩曹操的豪邁自信和雄心壯志。

從“始皇之碣石”以求仙,到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海,碣石山成為不少古人抒懷,與“神仙”對話的地方,這也成就了其“神岳碣石”的美稱。在近代歷史上,碣石山還是一座革命之山,偉大的革命先驅李大釗曾在碣石山的側峰五峰山上居住。

五峰山腳下,李大釗塑像讓人肅然起敬。“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絕無人跡處,空山響流泉。”“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內;云飛人自還,尚有青山在。”我們跟隨李大釗的腳步游覽五峰山,賞韓文公祠、水巖寺等名勝古跡的同時,品“孤松”傲然迎風,感悟革命先驅的思想風范。近年來,隨著五峰山李大釗革命活動舊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紅色五峰的旅游業態日益豐富,成為當地一張亮麗的文旅名片。

“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

“芒芒碣石東,此關自天作。”從碣石山往東走,天險之地的“此關”便是山海關,清代顧炎武在《山海關》一詩中,描繪了其雄偉壯觀和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山海關,古稱榆關,是明長城的東北最重要的關隘之一,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昔日的山海關作為軍事要塞,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秦皇島市詩詞學會副會長王紅利介紹,如今隨著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這里的一磚一瓦都成為“活”的歷史,向游客訴說著那段烽火往事。從“夜出榆關外,朝看朔漠空”中,我們仿佛看到明代抗倭英雄戚繼光晝夜兼程出關殺敵的豪氣;從“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的詞句中,我們能感受到納蘭性德的殷殷思鄉之情。

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看古城、登長城、眺大海、品美食,在鼓樓、城墻、山海等所見所聞中探尋山海關特有的豪情與詩意。秦皇島市旅游和文化廣電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巖介紹,這里除了每年舉辦古城年博會、“龍抬頭”節、孟姜女廟會、渾鍋宴等活動外,還通過《身向榆關那畔行》《關城往事》實景表演,《觀·山海》大型長城情境光影秀等,再現山海關的歷史故事。

天下第一關、澄海樓、老龍頭、山海關古城、角山長城等都是山海關的經典景點。尤其是澄海樓,不少古人以此為題,留下詩篇。“從康熙到乾隆,從戚繼光到孫承宗,從尤侗到宋犖,以及秦皇島本地的文人雅士,都曾登臨澄海樓觀海賦詩。”王紅利感慨,站在澄海樓上,看月缺月圓,潮起潮落,遙想古人心境,家國情懷油然而生。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秦皇島作為一座海濱城市,近年來,避暑勝地北戴河的旅游業蓬勃發展,聯峰山、鴿子窩、老虎石等公園都是游客熱門的打卡地。北戴河老別墅被譽為“萬國建筑群”,其見證了這100多年的歷史風云變幻,康有為、梁啟超、徐志摩、胡適等諸多名人,在此留下足跡和軼事,風云際會、潮起潮涌,“一時多少豪杰”。

漫步海灘,海風習習,思緒飄飛。三五成群的游客在海邊肆意追逐打鬧,享受愜意生活。康有為以“暮卷濤聲看海浴,朝飛霞翠挹山妍”這樣的詩句來贊美蓮花石公園,即現在的聯峰山公園;郭沫若游覽鴿子窩,對海天變幻的景象發出“雪浪千層卷海來,松濤萬頃際天開”的感慨。

提起秦皇島,就不得不讓人想起毛澤東那首《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北戴河作為中國現代旅游業的搖籃,如今圍繞“旅游+”不斷推陳出新,在新玩法中“解鎖”別樣山海。燕趙大地文化厚重,詩人眼中的河北更是多姿多彩、令人神往。據了解,目前,“跟著詩詞游河北”活動正在持續開展,河北各地以詩詞文化助力文旅融合發展,為“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增添了別樣的文化韻味。詩詞之中,見山海遼闊,見“風流人物”豪情;詩詞之外,一起奔赴“詩與遠方”,尋城市文脈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