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以法之名》:刀刃向內的法治之光
來源:文藝報 | 高小立  2025年07月18日08:45

冰封的河面上漂浮著檢察官喬振興的遺體,手機里留存著自認“保護傘”的懺悔視頻,鏡頭切換,法庭上的張文菁當庭翻供,憤懣地高喊“萬海不是黑社會”。這是《以法之名》劈向熒幕的第一道閃電——司法系統的內部裂痕,以一系列對比強烈的戲劇場景展現在公眾視野之中。

作為國內首部聚焦“檢察偵查”工作的劇集,《以法之名》以銳利的筆觸剖開政法系統的肌理。當海東省檢察院第十一檢察部檢察官洪亮踏入東平市復查“萬海涉黑案”時,他面對的不僅是盤根錯節的黑惡勢力,更是昔日同窗、上級領導精心織就的權力之網。“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在此刻化作熒屏上驚心動魄的較量。

《以法之名》的創作團隊用3年時間跨越四省十余城,采訪超百位檢察官,翻閱堆積如山的卷宗,最終將“檢察偵查”這一隱秘戰場搬上熒幕。檢察偵查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其監督對象是司法系統內部人員。2025年6月,最高檢檢察偵查廳正式掛牌成立,而《以法之名》恰逢其時地揭開了這層神秘面紗。劇中省檢察院第十一檢察部的檢察官們,面對的不是街頭悍匪,而是身著制服的同行。

劇中的核心案件“萬海涉黑案”如同一面多棱鏡,折射著被告人當庭翻供、公訴人離奇自殺、匿名信舉報代理檢察長等錯綜復雜的案情。省檢察院指導組進駐東平后,遭遇的不僅是黑惡勢力的反撲,更有來自地方司法系統的“合法阻撓”——卷宗缺失、證人改口、程序掣肘。這種系統內的對抗張力,使傳統刑偵劇的槍火交鋒,讓位于更隱蔽也更致命的規則博弈。

雖然該劇作為檢察題材天然缺少動作場面,但主創團隊卻將“文戲”煉成利器:提審室里的眼神交鋒、會議桌上的唇槍舌劍、證據鏈是否閉合的邏輯推演,這些靜態檢偵場景反而被賦予刀鋒般的戲劇張力。當劇中洪亮從嫌疑人微表情捕捉破綻,鄭雅萍在案情分析會上擲地有聲:“真相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迷路”——檢察工作的專業性與崇高感,便在這細節中得到最好的詮釋。

《以法之名》顛覆性的突破,在于徹底拋棄了非黑即白的角色設定。張譯飾演的洪亮,是國產劇中少見的“反英雄”檢察官。初登場時操著東北口音插科打諢,瞇眼笑出的褶子里滿是察言觀色與職場油滑。本計劃辭職的他,因摯友喬振興之死被迫卷入漩渦。當他發現岳父江旭東與小舅子涉案,家庭與職責的撕裂讓這個角色迸發出悲劇性力量——廁所隔間里的憋哭戲,將這個內心深處渴望守護司法公正底線的個體演繹得令人窒息。劇中的反派人物同樣拒絕臉譜化。陳勝龍在別墅開卡丁車的荒誕場景,實則是江遠酒駕案的“創傷重演”,反派們吃火鍋時互相防備下毒的細節,暗喻黑惡勢力基于利益結盟的脆弱性。

《以法之名》的深刻性在于它超越了案件本身。劇中省檢察院從成立指導組到調查組直至升格為專案組,洪亮等人在東平市遭遇的重重困境,正是現實司法生態的鏡像折射,并直指司法體系的核心命題:“誰來監督監督者?”而這立意高遠的主旨內涵,使得該劇在思想性與藝術性上同樣超越了大多數檢察題材影視劇。通過東平司法系統呈現的塌方式的腐敗墮落,以及上至省級干部下到東平開發區的基層司法人員,如何一步步淪為黑惡勢力保護傘的劇情演繹,深刻地揭露出現實司法腐敗之所以頑固的三大病灶:第一,人情司法的繭房效應。地方熟人社會的親緣網絡,讓檢察官與嫌疑人極易因地緣、人緣羈絆,形成剪不斷的關聯。第二,司法內部監督機制的閉環失靈,讓本應相互制衡的公檢法,在某些像東平的地方卻異化為“合謀結構”下的瀆職犯罪。第三,“刀刃向內”的實踐困境,查辦司法人員職務犯罪面臨專業性強、人情熟人社會、家庭生活等諸多困難與干擾因素。

正如劇中蘭書記那句“東平有東平的規矩”,道破了地方潛規則對程序正義的腐蝕。代理檢察長李人駿生日宴上的服從性測試,則展現權力如何通過人情世故完成對個體的異化。當洪亮發現關鍵證據屢遭破壞時所呈現的挫折感與無力感,已經不僅僅是矛盾鋪陳與戲劇沖突展現的需要,更多的是對現實問題的真實寫照。然而,《以法之名》并未止步于揭露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展現了司法機關自我凈化、自我革新的決心和魄力。劇中“十一部”同仁最終突破重圍,依靠的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在系統中設置系統性反問”的制度設計——每項司法活動必須可監督、可倒查、可問責。正如全劇點題的那句臺詞:“唯有刀刃向內,方可長治久安。”

《以法之名》在敘事結構上展現出驚人的雄心。全劇以“萬海案”為樹干,蔓延出“江遠酒駕頂罪案”“131槍擊案”“礦難掩蓋案”等分支。15年時間跨度的陰謀閉環,36集篇幅專注一個核心案件的深度挖掘,這種敘事耐心在國產劇中實屬罕見。

該劇對于懸疑節奏的把控精巧嚴密:開篇十分鐘內完成庭審翻供、檢察官自殺、涉案手機消失三重爆點,當觀眾以為接近真相時,礦場搶劫殺人案、喬振興遺體調包案等新線索又將謎團推向更深處,劇情始終在這種高密度信息流推動下,呈現一波三折、高潮迭起的遞進節奏。劇中“遲到的正義不叫正義,頂多算真相”“是黑惡一個不漏,不是黑惡一個不湊”等振聾發聵的臺詞,更是在網絡成為助推該劇的熱搜詞匯。

(作者系中國視協理論評論專業委員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