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醫》: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
《草原牧醫》入選了2024年中國作協網絡文學重點作品扶持選題名單“鄉村振興主題”。小說一開始就是母牛難產的場景,主人公林雪君憑借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獸醫臨床技能化險為夷。整部小說情節緊湊,作者用生動的筆觸描寫主人公解決草原上層出不窮的動物急難雜癥,是一部畜牧業的行業文。
明明是一部具備現實行業文諸多要素的小說,卻在故事的設定上加入穿越元素,為什么非要如此?其中有何價值和意義?帶著這個問題深入閱讀這部小說,可以理清作者構想故事的思路,及對人物命運走向的思考與安排,以此探究穿越網文的新視角新價值。
穿越之前,林雪君是新世紀農業畜牧專業的研究生。雖然只有只言片語,但文中也透露出大城市獸醫的邊緣性,這導致了主人公的失落。穿越之后的林雪君在20世紀60年代祖國邊疆的草原上,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上個世紀落后的邊疆草原,人和動物的生存都非常艱難。林雪君憑借先進農業畜牧業知識,實實在在地解決了牧民們遇到的難題,獲得了他們的信任和擁護。小說借用人物的話道出:“渴望被認可的人,想要實現自我的人,得到了這么多殷切的傾聽者。”
林雪君穿越后遇到了年輕時期的行業泰斗們。她憑借后世的信息差,將全球性的發展態勢、國內畜牧業發展的知識和技術普及給過去時空的人。她點撥專家學者的研究方向,加快了整個行業的發展進度,實現了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大多數穿越爽文“爽感”的實現,主要是滿足個人的欲望和抱負。顯然,這部小說的立意和格局要更高。它表達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志向。林雪君不僅僅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還要通過先進的農業畜牧業知識和技術來提速整個行業的發展進程,改善百姓的生活。
小說前半部分主要解決林雪君的生存困境。因為時代背景的特殊性,小說花了大量筆墨描寫草原的一日三餐,將各種糧食的生長、儲存、烹飪寫得煙火氣十足。“勞動最光榮”不再是一句生硬的口號,而是腳踏實地的生活。小說充滿現實主義色彩,但也有不少浪漫主義的遐想。比如林雪君的人物形象,出場時她像一個草原神女,帶有神話或武俠色彩,通過馴養各種動物,讓狼、貓頭鷹、馴鹿成為伙伴和戰友,成了一個在草原世界解決所有問題的“俠女”。
小說后半部分主要是對人物前途的規劃。林雪君在過去時空堪稱天才,是稀缺資源,哪里都需要她。她一次次解決動物手術難題,獲得了更高級別人物的關注和青睞。與此同時,她也用自己的遠見幫助周圍人的成長。除了她的專業技術,小說還設置了一條線索:林雪君寫文章投稿,出版著作。她先通過散文打響知名度,然后再用專業性文章獲得名氣。書籍是那個年代有效的傳播途徑。小說中還提到知識分子嚴志祥造福百姓的故事,“名字已被祖國大地上無數同胞,以不同的腔調念誦——它被人民安置在方寸之間,無需塵掃,時時記掛”。青史留名大概是知識分子最高級別的“爽感”了。
林雪君一方面通過專業技術聲名遠播,另一方面通過著作獲得業內關注和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由此很多機會出現在她面前,包括北京高校的教職。就個人發展而言,高校是不錯的選擇,卻與整部小說的主旨相背離。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林雪君選擇“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當然,小說最后非常理想化地解決了她的出路問題:林雪君留在草原,成立研究所,還迎來全國性榮譽。這種過于理想化且毫不費力的“爽感”,讓小說的后半部分不如前半部分有張力。
《草原牧醫》的語言質樸生動,一些生活化的句子特別打動人心。如牧民的表達貼合他們的身份:“這牛不是單眼皮嗎?睫毛忽閃忽閃的,我這心都跟著忽閃起來了。”還有一處描寫林雪君擁抱阿木古楞,給這個男孩帶來的巨大心理沖擊,“驚醒了他的整片草原”,充滿靈性和詩意。文中還有很多描寫草原風景的優美句子:“在窸窣響動中,白天里融化的雪水悄悄凝結成冰,反射過夕陽最后一抹余暉后,與天色一起靜默下來。”“四野籠入暗幕,白日里瞧不見的雕鸮睜開金橙色的眼睛,野狼泛著幽光的眼眸于草野中若隱若現——屬于它們的夜晚來臨了。”這些描寫都很有文學情調。
(作者系上海網絡作協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