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三晉烽火凝筆端 抗戰精神永相傳
來源:文藝報 | 劉鵬波  2025年07月21日07:07

山西在抗日戰爭中處于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太行、呂梁人民,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英勇頑強、堅韌不屈的斗爭,支撐了敵后抗戰的戰略全局,為奪取抗戰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譜寫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光輝燦爛的篇章。太行精神、呂梁精神是偉大抗戰精神的具體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

近年來,山西通過多種方式,持續推動抗戰題材主題創作,以優秀的文藝作品深情書寫英烈故事,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激勵中華兒女從偉大抗戰精神中汲取強大精神力量,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更多山西貢獻。

傳承弘揚太行精神、呂梁精神

山西陽泉獅腦山上,直插云霄的紀念碑形如一把刺刀,仿佛在無聲述說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不遠處,百團大戰紀念館靜靜矗立。紀念館內,一盞銹跡斑駁的油燈“照亮”了那段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這盞燈是被譽為“模范的布爾什維克,最忠實于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的戰士”的范子俠將軍的隨身之物。百團大戰期間,時任八路軍第129師新編十旅旅長的范子俠正是在它的微弱光芒下,仔細研究地圖,精心部署作戰計劃,取得了一場又一場勝利。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帶戰略性進攻的戰役,也是八路軍在山西進行的多次大規模軍事行動之一,極大振奮了全國軍民抗戰到底的信心。不久前,在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當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八路軍烈士敬獻花籃,并參觀了百團大戰紀念館展陳。他強調,百團大戰的歷史壯舉,充分展現了我們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現了黨領導的人民戰爭的磅礴力量。要講好抗戰故事,把偉大抗戰精神一代代傳下去。

山西是華北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支點、打擊日本侵略軍的主戰場之一,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及三大主力師所在地,也是創建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發源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聞名中外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沉重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三大抗日根據地的建立,為八路軍提供了堅實的后方支持,成為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支柱和基礎,有力地牽制了侵華日軍大量兵力,為全國持久抗戰發揮了重大作用。

“山西抗戰具有戰略地位突出、軍事行動頻繁、根據地建設示范、全民抗戰典范、游擊戰廣泛開展、民族精神升華等特點。”山西省委黨史研究院(山西省地方志研究院)黨史研究四室主任許興達表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八路軍和太行、呂梁人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付出了巨大犧牲,孕育了偉大的太行精神、呂梁精神。這些精神生動體現了山西人民以各種形式投身抗日救亡的全民偉力。“太行精神、呂梁精神是在中華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以民族獨立和解放為己任,領導全國人民不屈不撓、奮勇抗爭的真實寫照,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凝聚著中國人民的奮斗精神,也凝聚著中華民族光榮的歷史傳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們應當倍加珍惜革命前輩留下的這筆寶貴精神財富,讓它們成為激勵我們不畏艱難、勇毅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

以文藝作品匯聚起大眾文化力量

在山西抗戰史上,沁源圍困戰寫下了光輝一頁。八萬沁源人民萬眾一心,與敵鏖戰2700余次,斃傷日偽軍4400余人,經過兩年半的圍困,最終取得了勝利。1944年12月,作家周立波用近一個月時間走遍沁源圍困戰現場,把一路見聞寫成了報告文學《沁源人民》,稱贊“勇敢忠貞的沁源的人民,和八路軍新四軍的一切其他根據地的英勇忠貞的軍民一樣,把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的氣節,高揚到霄漢,而且將要流芳于千古”。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無數誕生于烽火硝煙中的山西抗戰文藝作品如《沁源人民》一樣,始終扎根人民、謳歌人民,成為激勵全民抗戰的精神火炬。當時,來自全國乃至國外的大批優秀作家、藝術家聚集在山西敵后抗日根據地,各類文化團體、文學組織、文藝報刊和戲劇演出隊層出不窮,大量記錄抗戰歷史、塑造民族精神的文藝作品不斷涌現,包括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李家莊的變遷》、馬烽和西戎的《呂梁英雄傳》、丁玲的《臨汾》、周立波的《晉察冀邊區印象記》、周而復的《諾爾曼·白求恩片斷》、劉白羽等的《八路軍七將領》《記左權將軍》等文學作品,丁玲的《重逢》、李伯釗的《母親》、宋之的的《舊關之戰》、崔嵬等的《八百壯士》等戲劇作品,《黃河大合唱》《游擊隊之歌》《在太行山上》等音樂作品,《太行風云》《百靈廟大捷》等電影作品。這些作品主題鮮明突出、地域特色濃厚、藝術形式多樣,匯聚起前所未有的大眾文化力量,促進了全民抗戰的歷史進程,為后來的文藝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

整體而言,山西抗戰文藝在藝術表達上更加注重通俗易懂、強調好讀,有力推動了當時文學藝術的民族化、大眾化。特別是以趙樹理為代表的“山藥蛋派”關注現實、深入生活、服務人民的創作導向,以及繼承傳統、不斷創新的追求,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作家。新中國成立后,劉江的《太行風云》《太行飛虎隊》、杏綿的《地下小學》、田東照等的《龍山游擊隊》等抗戰題材作品也接連出現。

“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他們既是戰士、又是作家,對中國社會特別是北方農村的生活有了新的認知。”山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杜學文認為,當時的文學藝術家普遍感受到,創作出更多表現百姓生活、能讓人民大眾接受的作品,是當時最為急迫的任務。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時期,各根據地建立的各類文化機構,全國文化工作者紛紛到山西參加抗戰,以及當時涌現的大量面向群眾、團結抗戰的秧歌劇、版畫、說唱曲藝等通俗文藝作品,都深刻影響了作家們的創作。

山西抗戰文藝充分展現了山西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風情,展現了山西人民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現實意義,從中可以深入了解到山西抗戰的社會背景、戰爭過程、人物事跡等,有助于還原歷史真相,傳承歷史記憶。這些作品生動反映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也為研究山西抗戰歷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和視角。

深耕紅色主題創作,講好抗戰故事

抗戰題材一直受到山西作家的高度重視。進入新時代,山西作家不僅拓展了抗戰題材的表現領域,而且在藝術表達上也有新的探索和突破。如《地下小學》描寫抗戰期間文化斗爭,《紅色銀行》表現黨領導下的紅色金融戰線,《重回1937》表現普通抗戰士兵命運,《和平》注重從普通人的命運抉擇中表現抗戰勝利的必然性,《紅星楊》通過“紅星楊”意象表現戰爭年代不同人物的精神世界,等等。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山西省作協多措并舉,積極推動抗戰題材文學創作。“在今年出臺的《山西省優秀原創文學作品扶持激勵辦法》中,我們明確將抗戰文學創作作為重點扶持和激勵的主題內容之一。”山西省作協主席李駿虎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山西省作協積極組織作家深耕紅色主題創作,聚焦中華民族抗戰史詩和三晉英雄篇章,傾力打造精品力作,用文學凝聚民族復興偉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勁精神力量。山西作家不僅在抗戰主題長篇小說創作上持續發力,在報告文學、兒童文學等方面也有不俗成績。“山西作為抗戰時期主戰場,承載著光榮革命傳統與豐富紅色資源。要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深入挖掘、保護、利用紅色文化資源。”

李駿虎表示,新時代書寫抗戰英烈、講好抗戰故事,必須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深入挖掘歷史史料,準確把握歷史事實。“廣大作家要深入挖掘抗戰精神中蘊含的深厚愛國情懷,生動展現英雄人物豐富的精神世界,真實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感。要通過講好抗戰故事,以真實感人的紅色歷史凝聚愛國力量,激發愛國熱情和奮斗精神。同時要注重創新表達方式,讓偉大抗戰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代代相傳、永放光芒。”

除了文學創作,山西省作協還策劃開展了多項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紀念活動,引導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聚焦山西抗戰題材,以優秀的文學作品深情書寫英烈故事,傳承偉大抗戰精神。“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83周年暨抗戰勝利80周年”采訪活動便是其中的一項重要舉措。“以文學的形式講好抗戰故事,能夠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氣節,讓我們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網絡作家我愛小豆在親歷此次采訪活動后如是說。此外,很多志愿者也在自發地為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作貢獻。陽泉城區義井聯校小學老師姚永田從小聽抗戰故事長大,工作之余研究家鄉抗戰史、編寫校本教材,在校園義務宣講紅色故事,努力讓紅色精神在年輕一代心中生根發芽。

烽煙太行,英魂永存。山西軍民用熱血和生命鑄就的不朽傳奇,已經通過優秀的抗戰文藝作品融入民族精神的血脈之中。它們如同范子俠將軍留下的油燈,不僅照亮了歷史的天空,更以永恒的光芒指引著后人。在新時代的征程上,這些閃耀著民族氣節的精神火種,必將持續點燃我們奮進的激情,激勵我們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