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真善美與批評文風的重塑
來源:文藝報 | 周思明  2025年07月21日08:15

文風不正的現象,古已有之,于今為烈。其突出表現為:言之無物長而空,言之無據虛而假,言之無文呆而硬,言之無味淡而平。就文藝批評領域來看,不良文風催生的文本,往往千文一面,或以學究式面目出現,故作高深,晦澀難懂;或以文件化語言表達,生硬呆板,教訓讀者;或故作驚人之語,滿嘴跑火車,表達很離譜。因此,改進文藝批評領域的文風,絕非可做可不做之事,實乃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在我看來,改文風,還是必須回到文藝的“真善美”上來。

文藝批評必須堅持“真”的原則。從事文藝批評,需要我們真正做到不失底線,不立虛言,對文藝作品的價值做出科學正確判斷,發出真實的聲音。作家索爾仁尼琴曾說,一句真話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劇作家博馬舍也說,若批評不自由,則贊美無意義。魯迅曾說,批評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才于作者有益。然而,現在說真話的文藝批評實在太少了,代之以虛頭巴腦的諛評和神化。“聰明”的批評者們礙于面子,心懷雜念,生怕傷了批評對象的“威名”,于是栽花不拔刺,美言加笑臉。現在,文藝批評太需要真知灼見了。批評者也太需要說真話、吐真言了。所謂真知真見、真話真言,是在科學的批評理念和價值體系指引下對文藝實踐、文藝現象、文藝作品的洞見顯現,是切合創作實際的有力量的思想傳達。做到這些,需要批評者比創作者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評之職事,無偏無黨,不激不隨”,實事求是地論成績、說問題。

文藝批評必須堅持“善”的態度。這里的“善”,不是指“時刻、到處說好話”,而是說,無論是肯定還是批評,批評家始終心懷一種善念,堅持一種具有建設性的“發心”。優秀的文藝批評往往能為創作者提供有益指導,幫助他們檢視創作的優劣高下,提升他們的創作水平。以19世紀俄羅斯文學為例,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等大批評家對屠格涅夫、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眾多大作家的作品批評,既讓作家作品凸顯其深藏不露的潛在價值,也促使他們對自身創作的不足有所警醒與反思。文藝評論應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文化人,而不應以勢壓人、盛氣凌人,更不能目中無人。批評者以一種對話、對等的態度對待批評對象,采取務實的、實事求是的、科學說理的方式進行批評,方能讓被批評的作家藝術家心悅誠服。從這個角度看,文藝批評當然可以“批評”,而且必須“批評”。但這種“批評”必須在學術的范圍內,不要上綱上線,不搞人身攻擊,其目的也是為了促進作家藝術家的成長、真正推動文藝事業的進步。

文藝批評還必須體現“美”的文風。文風之美,與批評家的思想修養、理論修養、藝術修養密切相關。高遠的思想站位、獨到的理論發現、精準的藝術論斷,都有利于促進“美”的文風的形成。批評者需對批評對象進行精到的研究,通過評論文章帶給接受者以思想的啟示。批評的精彩,也來自于縝密的邏輯推理和言說能力。汪曾祺說,寫小說就是寫語言,寫評論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批評絕不是創作的附庸,而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一個具有創造性的批評文本,不僅能夠發現作家作品所蘊藏的美學價值,使作品能夠為受眾更好地接受,而且其自身就是一篇文采斐然、才華卓著的藝術作品。譬如,魯迅的批評文章,極少學術腔調,大都以隨筆形式出之,看似輕松隨意、日常絮語,但卻如匕首投槍,潑辣尖銳,四兩撥千斤;亦如賢哲談話,幽默風趣,舉重若輕。好的文藝批評,乃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是真善美的統一。

(作者系廣東省作協文學評論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