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抗聯路上的詩篇”遼寧詩歌周文學名家走進本溪
???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7月20日至23日,由遼寧省作家協會和中共本溪市委共同主辦、本溪市委宣傳部承辦的“尋找抗聯路上的詩篇”遼寧詩歌周在本溪市舉行。國內文學名家葉延濱、楊克、臧棣、宗仁發、劉立云、郭曉曄、曹宇翔、林雪等及省內20余位詩人重走抗聯路,共赴詩歌之約。
活動期間,遼寧省內外詩人參加了抗聯詩會,以“抗聯精神在當代詩歌中的傳承”為題進行了名家訪談,以“從歷史到當下:新時代抗聯精神傳播的使命與實踐”為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并參觀了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五女山博物館、東北抗日義勇軍紀念館、中共南滿省委機關舊址等。
抗聯詩會:一場震撼心靈的紅詩盛宴
7月20日晚,“溪山浩氣詩詠忠魂”遼寧詩歌周開篇主題活動抗聯詩會在本溪市舉行。遼寧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靳國衛,遼寧省作協黨組書記、主席周景雷,本溪市委書記王永威,以及國內、遼寧省市詩人代表百余人共同參加了此次詩會。遼寧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楊利景,本溪市領導初曉光、曹春光、邴忠友、張維利等參加了詩會活動。
作為“尋找抗聯路上的詩篇”遼寧詩歌周暨文學名家本溪行活動的重要開篇,此次詩會為人們奉上了一場震撼心靈的紅色藝術盛宴。本場詩會在深情舒緩的童聲合唱《那些人兒》中拉開序幕。詩朗誦《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抒發了中華兒女對祖國的深情依戀;詩朗誦《致無名的戰士》致敬捍衛和平與尊嚴的無名英雄;詩朗誦《紀念碑》,提醒著每一個國人勿忘國恥、珍愛和平。《一把穿越塵埃的馬刀》以楊靖宇將軍在遼東抗日時使用過的那把“靖宇馬刀”為線索,謳歌了他的英雄事跡,《等你的婚被》《塵封的藥壺》讓抗聯紀念館的文物有血有肉“活”了過來。
詩會不僅誦讀經典,更注重藝術形式創新。《給寧兒的一封信》以情景朗誦的形式,演繹了趙一曼在赴刑的火車上用盡最后的力氣,留下對幼子的叮嚀,講述戰火中的柔情與不屈;詩朗誦《東北抗聯賦》、評書《抗聯宿營》、情景詩朗誦《露營之歌》以不同的文學藝術形式,弘揚了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本次活動間隙,還進行了“詩歌接龍”互動,并由書法家題寫詩句。
訪談交流:共話新時代詩歌傳承和發展
在本溪滿族自治縣參觀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后,國內詩歌名家以“抗聯精神在當代詩歌中的傳承”為主題進行對話,此環節由遼寧省作協副主席林雪主持。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原主任葉延濱就當代詩歌中,如何平衡個人生命體驗與民族集體記憶的書寫;中國作協主席團成員、中國詩歌學會會長楊克就詩歌如何激活歷史記憶,使其成為時代精神的隱喻;《作家》雜志主編宗仁發就如何推動“歷史與現實的審美對接”,對抗聯史料、對日常生活進行詩性提純,進而將抗聯精神升華為當代史詩;《解放軍文藝》原主編劉立云就東北抗聯的慘烈史實如何激發創作爆發力;空軍政治部原文藝創作室一級作家郭曉曄就詩歌如何平衡紀實文學的精確性與英雄敘事的崇高性;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曹宇翔就如何在“重走抗聯路”中捕捉微觀史詩等話題進行深入交流。之后,30余名省內外詩人重走了抗聯路,參觀了密營遺址,實地感受東北抗聯精神的崇高和偉大,作家們紛紛表示,一定會以詩歌的形式將東北抗聯精神闡釋好傳承好弘揚好。
在桓仁滿族自治縣,作家們先后參觀了五女山博物館、東北抗日義勇軍紀念館、中共南滿省委機關舊址,然后以“從歷史到當下:新時代抗聯精神傳播的使命與實踐”為主題進行了交流活動,座談會由《深圳詩人》執行主編李犁主持。北京作協副主席、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研究員臧棣說,遼寧鳳城是我的祖籍地,回到遼寧后,身體里的記憶立即被喚醒,這是一個宏大的歷史記憶,也是國家記憶。一路走來,許多細節在腦海閃現,這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記憶。從詩歌書寫和文學創作來說,對民族抗爭性和舍身取義的形象塑造不夠,我們應該多講人的故事、生命的故事。這次走在“抗聯路上”,我感覺身體里面對生命的感受被重新喚醒了。遼寧作家李輕松、東來、寧明、蘇蘭朵、秦朝暉、吉尚泉、杜玉祥、齊鳳艷、微雨含煙等十余位詩人相繼發言。
遼寧作協創作聯絡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