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西學東漸”到“中學西傳”
西方文論的中國問題研究不僅需在知識論上進行知識體系和話語體系的中西平行比較研究和淵源、流傳的影響研究,還需從認識論上破解因不對等對話而導致的不同文論主體對待他者文論的態度、立場、策略與方法問題。
-
文藝評論的時代要求
文化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具有戰略地位。
關鍵詞:  文藝評論2021-02-10
-
?大力倡導文藝評論說真話、講道理
文藝評論是文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和推動文藝創作的重要力量。
-
談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
關鍵詞:  文化強國2021-02-08
-
“文學倫理學批評研究”管窺
文學倫理學批評學派給學界建構了一個旨深意遠的文學理論體系。
-
述而不作:中國闡釋學的一個早期命題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先秦時期孔子在《論語·述而》中提出的一個重要且完整的古典闡釋學命題。
關鍵詞:  闡釋學2021-02-04
-
“中國文學闡釋學”建構略談
近年來,“闡釋學”在中國學界成為一個出現頻率很高的“熱詞”,建立“中國闡釋學”的倡議被重新提起。
-
深刻把握文化強國的科學內涵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高度,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還專門用一個章節“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對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全面部署,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標志著我們黨對文化建設重要地位及其規律認識的深化,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提出了行動指南,為我們深刻認識新時代文化建設新使命、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明確了前進方向。
關鍵詞:  文化強國2021-02-01
-
選擇的機制與詩詞的精品
當代詩詞創作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進入了復興的局面。
-
從“名”與“邏各斯”看中西文化精神
內容提要 在中西詩學文化比較研究中,“道與邏各斯”框架可謂深入人心。
-
倡導“說真話、講道理”的文藝批評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倡導“說真話、講道理”的文藝批評。
2021-01-28
-
發揮文化的涵養作用
社會文明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總體進步水平的重要維度,文明不僅包括物質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
2021-01-28
-
返回現場:重建批評對文藝實踐的關懷和引領
在文藝活動中,批評和評論往往指向同一種話語方式。
2021-01-28
-
文藝批評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一 人們常說,“文如其人”,說的是文風的相貌。
-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2021-01-26
-
薛晉文:呼喚文藝評論的新氣象和新作為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是引導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力量。
關鍵詞:  文藝評論2021-01-22
-
從藝術為人生到人生藝術化——中國現代美育價值追求的內在轉型
摘要:西學東漸語境下興起的中國現代美育從根本上說是源起于新民、立人的時代需要,在其理論發展中自然而然地產生了美育與人生的關系問題。
-
中華文化是詩意人生的樂土
【讀書者說】 相傳古希臘的德爾斐神廟上鐫刻著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然而在事實上,古希臘人經常把崇拜的目光對著天庭,倒是生活在遙遠東方的中華民族才時刻關注著自身。
-
要知道梨子的真正滋味,就得親口吃一吃
葉嘉瑩的學術文章無論篇幅多長,總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她的分析論述如抽絲剝繭,新見迭出,更兼措辭精準、文采斐然。
-
文學評論家的立場、操守與藝術修養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中,特別強調要加強文藝評論工作,明確指出“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文藝批評褒貶甄別功能弱化,缺乏戰斗力、說服力,不利于文藝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