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的美學稟賦芻議
學者論詩,有所謂“詩為心聲,詞乃情物”之說,(李劼:《唐詩宋詞解》)這當然是不錯的。
-
由淺閱讀、泛閱讀走向深閱讀
【經典書,細細讀,讀出海底萬丈波】 美國學者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將閱讀分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三個層次,并明確指出,沒有經過分析閱讀,就沒法理解一本書。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推動北京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
-
文化強國托起中國夢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文化建設又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
-
推進文化強國建設需把握好四對“關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簡稱《建議》),確定了到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并提出了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新征程后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具體要求。
關鍵詞:  文化強國2021-01-13
-
什么是民族藝術學的核心問題
民族藝術學的核心問題不是民族藝術學躋身藝術學門類學科成為其門下的一級學科問題。
-
現實主義的美學趣味終歸是主流
今春我寫了一篇探討中國文藝批評標準的偏正格局的文章,與討論文學史的時候古代是古代、現當代是現當代的慣常做法不同,一并打通來處理,認為批評標準的偏正格局是古今一貫的。
-
數字時代提高全社會版權意識任重道遠
文化產業的發展與版權保護、管理和運用密不可分。
-
新修《著作權法》對文化產業的影響
新修《著作權法》對文化產業來講意義重大。
-
2021:我國版權保護事業將繼續乘風破浪
編者按 難忘不凡的2020年成為過去,承載希望的2021年迎面而來。
-
開啟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新篇章
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
-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分析性思維
摘要:在中西比較的參照系下,直觀感悟已成為概括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與特點的標簽之一。
-
漸行漸遠?——論文學理論與文學實踐的離合
一 大約是在十幾年前,我有幸參加一個文學理論“峰會”。
-
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
“我們秉持以人民為中心,永葆初心、牢記使命,乘風破浪、揚帆遠航,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21-01-03
-
以更大氣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改革開放創造了發展奇跡,今后還要以更大氣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2021-01-03
-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站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高度,著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明確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
“紅色起點”創作研討會發言摘登
發力“紅色起點” 繁榮上海紀實文學創作 高韻斐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城市血脈中流淌著紅色基因。
-
新時代文藝的人民性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
-
模仿與反模仿:四十年來“文學蘇軍”接受外國文學資源的策略摭談
在新時期以來的文壇上,江蘇作家群構成的“文學蘇軍”,創作實績和影響力不可小覷。
-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中的“古典轉向”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中的“古典轉向”,是指以經過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的中國古典思想和審美傳統為評價視域,闡發當代文本的價值和意義,進而促進其“經典化”的研究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