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妙的故事家”與“地方風景的記錄人”
在文學史家對沈從文的各種評價和定位中,也許他本人最為認同和樂見的是葉圣陶所謂的“美妙的故事家”;而沈從文一生中也有幾個著名的自我定位,其中之一就是想做一個“地方風景的記錄人”。
關鍵詞:  沈從文2022-12-29
-
“互聯網魯迅”:現代經典的后現代命運及其啟示
“五四新文化運動”一百周年之際,魯迅“制造”了一起網絡“塞車”事件。
-
沈從文詩歌創作的不期之潮
雖然如許多作家,沈從文早期也有過寫詩的經歷,可時間不長,從發表看,作品亦不算多。
關鍵詞:  沈從文2022-12-27
-
李國文:“彌勒肚里盡神思”
李國文老師比我大近二十歲,是德高望重的長輩。
-
宗白華:寫出活潑的人民性的作品
讀宗白華美學著作時,生命詩學和科學精神迎面而來、沁人心脾。
關鍵詞:  宗白華2022-12-21
-
【文學地理】之魯迅篇(下)
作為一位經典作家,魯迅一生的遷徙和足跡本身就是研究課題。
2022-12-21
-
孫郁:巴金的精神之塔
一 在諸多回憶魯迅的文章中,巴金的文字大概是最帶著痛感的,閱讀其相關的詞語,我有時會感到,那談吐中有教徒般的虔誠。
關鍵詞:  巴金2022-12-20
-
“張愛玲筆觸”——以晚期中短篇小說為中心
一、前言 張愛玲的《色,戒》《浮花浪蕊》與《相見歡》均發表于1978年,作為短篇小說,在她的晚期創作中可謂吉光片羽(包括當時寫就未發表的中篇《同學少年都不賤》),數量上不能與她的早期小說相比,但評價上除《色,戒》,其他還較少得到關注。
關鍵詞:  張愛玲2022-12-20
-
曾祖蔭的“學術根據地”
曾祖蔭,1933年出生于湖南益陽。
關鍵詞:  曾祖蔭2022-12-19
-
郭沫若:健筆一支耀譯壇
今年是郭沫若先生誕辰130周年,由此想到了這位老前輩的諸多功績。
關鍵詞:  郭沫若2022-12-19
-
巴金的道路與《寒夜》的位置
原標題:文學創作者的“罪與罰”——巴金的道路與《寒夜》的位置 一、對與錯:革命青年的作家之路 因為《家》的廣泛影響,我們對巴金的出身和家庭情況較為熟悉,通常意義上會將巴金看作“覺慧”的原型,因為受不了封建家庭的壓迫和束縛而反抗和出走,這也是巴金早年成為青年代言人的重要原因。
-
郭沫若的“哈姆雷特”精神氣質
一 郭沫若曾自稱是中國的哈姆雷特,有著哈姆雷特的精神性格。
關鍵詞:  郭沫若2022-12-15
-
“獨對燈陰憶子規”
由于生長在儒學氣氛濃厚的家族中,又有著良好的家教,魯迅自少年起就顯出重親重情的秉性。
2022-12-13
-
從“五四”到“后五四”——朱自清的“詩”與“思”
一 對于在“五四”大潮的歷史操練中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而言,“后五四”的到來兼具引力與張力,生境與困境,誘惑與挑戰。
關鍵詞:  朱自清2022-12-13
-
王昌齡:“詩家夫子”抑或“詩家天子”
唐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
朱熹:心靜理明 漸見意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
常讀常新的孫犁
段華先生寄來一冊《孫犁年譜》,人民出版社出版,皇皇五百多頁,大書也。
關鍵詞:  孫犁2022-12-02
-
魯迅:中國現代懺悔文學的開創者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號發表了魯迅小說《狂人日記》。
關鍵詞:  魯迅研究2022-12-01
-
岳洪治:紀念西戎先生
在西戎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不由得回想起,當年初遇先生的情形,以及與先生僅有的一次通信。
關鍵詞:  西戎2022-11-30
-
陳忠實:用志不分 文學遠征
今年是作家陳忠實先生80周年誕辰,他的長篇小說《白鹿原》問世也已經有30年了。
關鍵詞:  陳忠實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