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衍的文學地圖
2020年10月30日是著名文學家、戲劇家夏衍的120周年誕辰。
關鍵詞:  夏衍2020-10-28
-
王元化:文化先知 啟蒙睿哲
一 今年是王元化先生誕辰百年。
-
姜異新:“留下一個真相”——魯迅與姚克
一 魯迅留下的照片中少有雙人合影,但有這樣一幀:他旁邊站著的是一位身材高峻、西裝革履、發型一絲不茍的年輕人。
-
陶淵明的幽默
陶淵明代表了魏晉風度最后的遺響,他的談諧和清談相關,他的種種逸聞趣事和魏晉名士任誕、戲謔的人生態度異曲同工,他的詩歌中有諧趣之詩,陶淵明的這些幽默風趣,悄悄隱藏在他自然、隱逸的標簽下,不經意間被我們所發現。
-
魏巍:飽含深情歌唱“最可愛的人”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日子里,回望、重溫新中國文學史上那些反映這場戰爭的文學華章,我們不會忘記在戰爭開始不久就出現的楊朔的長篇小說《三千里江山》,未央的抒情詩《槍給我吧!》《馳過燃燒的村莊》,石方禹的長篇詩歌《和平的最強音》;不會忘記貴州作家傅澤的一系列描寫朝鮮戰地生活的中短篇小說,尤其是那篇燃燒著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真摯感情和飽滿激昂戰斗情緒的《小姐妹們》;不會忘記陸柱國的中篇小說《上甘嶺》、孟偉哉的長篇小說《昨天的戰爭》和鄭直的長篇小說《激戰無名川》……飽含愛國主義熱情加入這些富有才華的青年作家、詩人行列的,還有短篇小說《團圓》的作者,當年已經是大家了的巴金;根據《團圓》改編的電影《英雄兒女》的歌曲創作者之一,著名詩人公木;短篇小說《洼地上的“戰役”》和延至20世紀80年代才出版的長篇小說《戰爭,為了和平》的作者路翎,等等。
-
越對立的越相像——魯迅和他的祖父周福清
魯迅的祖父周福清跟紹興周家臺門里多數人都相處得不太好,但發展到對立程度的,只有魯迅。
-
張煒:蘇東坡從未離去
蘇東坡的人生如他的文字,實在有難以概括的蕪雜與繁復,仿佛雄渾的和聲,復調的鳴奏,是多聲部。
-
九葉詩人唐湜:生為赤子
唐湜 唐湜(右一)和友人趙瑞蕻(左二)、馬驊(右二)等在一起 著名“九葉派”詩人唐湜(1920—2005)年少時曾參加學生愛國救亡運動,青年時兩次奔赴“圣地”延安,心中有著火一樣的革命激情。
-
郭沫若“革命文學”論爭話語:“留聲機器”的“奧伏赫變”
原標題:“留聲機器”的“奧伏赫變” ——再論郭沫若的“革命文學”論爭話語(1926-1928) 內容提要:有關“革命文學”論爭時期的“留聲機器”話語,學界已多有討論,但對于“留聲機器”論的肇發者郭沫若在此一時期思想動態和文學觀念的考辯,似乎還有更進一步細致打量的必要。
-
陳漱渝讀魯迅:學會思考學會做人
原標題:學會思考學會做人——談魯迅經典作品的閱讀 今年10月19日,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先生逝世84周年紀念日。
-
葉嘉瑩:中國文化的一泓清溪
葉嘉瑩 1971年夏天,我在哈佛學習。
-
行動的文學:以魯迅雜文為坐標重思中國現當代文學
一 1980年代以來,在“中國現當代文學”這一學科內部,學科研究的重心大致經歷了由“中國現代文學”到“中國當代文學”的轉折過程。
-
王雪瑛:寫于冰心先生120周年誕辰之際
原標題:巴金曾經這樣寫冰心:她是一盞明燈。
-
沿這幅“張愛玲文學地圖”行走上海
張愛玲與上海,宛如帕慕克和伊斯坦布爾,普魯斯特和巴黎、喬伊斯和都柏林、狄更斯和倫敦、卡夫卡和布拉格,有千絲萬縷又密不可分的聯系。
-
《“蝗災”》及其他 ——穆旦散文譯文拾遺
摘要:新發現的穆旦通訊之一《“蝗災”》,補足了他的“《回鄉記》雜文約10篇”之數。
-
丁玲1985年4月延安之行詳考
內容提要:丁玲1985年4月的延安之行,是她在共和國成立后唯一一次回延安。
-
劉禹錫晚年的唱和詩:嚶其鳴兮 求其友聲
劉禹錫是中晚唐時代的重要作家,政治上的永貞革新和詩歌界的詩豪美名共同鑄就了劉禹錫的雄直形象。
關鍵詞:  劉禹錫2020-10-12
-
路遙研究的史料問題
一、路遙研究的難度 在當代已經故去的作家中,許多成為持續關注、深入研究的對象,比如老舍、沈從文、孫犁、汪曾祺,他們都是跨代作家,他們的文學探索和創作成果已經成為當代文學的重要資源。
-
劉川鄂:魯迅、張愛玲比較論
原標題:啟蒙文學的旗幟與唯美文學的標高——魯迅、張愛玲比較論 一、魯迅、張愛玲相提并論 從既有文獻來看,作為讀者,最早把張愛玲和魯迅連在一起的,是后來大名鼎鼎又充滿爭議的作家木心。
-
柴劍虹:閱讀啟功這本大書
啟功先生(1912—2005) 我的老師啟功先生(1912.7.26—2005.6.30)出生前七個多月的1912年元旦,中華書局在上海創辦,所以我們稱啟功先生是“中華書局的‘同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