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有書可讀,別無營求
11月21日,是錢鍾書誕辰110周年紀念日。
關鍵詞:  錢鍾書2020-11-21
-
錢谷融:德性融匯文學 垂范踐行致遠
原標題:德性融匯文學 垂范踐行致遠——錢谷融先生的審美人格發微 如果只用一個身份來看我的導師錢谷融先生,我想應該就是文學批評家吧。
-
陳漱渝:魯迅為何未去蘇聯考察療養?
這是一個復雜而敏感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在入題之前做一番簡要說明。
-
止庵:張愛玲《創世紀》之后
《創世紀》是上海淪陷時期張愛玲發表的最后一篇小說,分三次連載于《雜志》。
-
韋莊的最后十年:柳暗花明又入蜀
韋莊畫像 安史之亂后,唐王朝逐漸走向了窮途末路。
-
李白《靜夜思》的文本奧秘
李白的《靜夜思》膾炙人口,前人編的《千家詩》《唐詩三百首》以及當代的小學語文課本,都對其傳播和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柳青與《創業史》的未竟之痛
編者按:柳青寫作《創業史》,原本的設想就是“描寫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革命”“著重表現這一革命中社會的、思想的和心理的變化過程”。
-
吳宓的國學觀
吳宓是現代思想文化史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學人。
-
高旭東:論沈從文的文學史定位
從文學史的角度看,沈從文身上充滿悖論。
-
魯迅與左翼:理解的障礙
“時代轉換”構成了今日理解魯迅和30年代左翼文化的障礙,一如“祖國”概念之于“破碎/統一”之不同時代。
關鍵詞:  魯迅研究2020-11-10
-
錢鍾書作詩好用“新”
以虔誠之心拜讀錢鍾書先生的《槐聚詩存》,讀著讀著,我發現錢先生作詩時好用“新”字。
關鍵詞:  錢鍾書2020-11-10
-
張煜:蘇軾到底長什么樣?
自北宋開始,歷朝歷代均有藝術家為蘇東坡立像,蘇軾的畫像,不僅描摹他的相貌,而且具有承載中國傳統文人精神和文人風骨的圖像學價值,并以此建構起了一種理想的文化人格。
-
波伏娃讀丁玲
波伏娃 波伏娃與丁玲,雖同為女作家,可一般想來,她們是難有交集的。
-
《周立波年譜》:對經典作家價值的全方位審視
鄒理的《周立波年譜》(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應該是關于周立波的第一部正式年譜的出版,是一項填補空白的學術成果。
-
路遙、陳忠實:文學經典基于扎根時代的創造性勞動
原標題:文學經典基于扎根時代的創造性勞動——以路遙、陳忠實的創作經驗為例 路遙和陳忠實是我國當代兩位文學成就卓著的陜西籍作家。
-
楊傳慶:一九五〇年代的顧隨詞學
一九四九年元日,年過五旬的顧隨在日記中寫道:“早霧午曇午后陰”,這陰晴不定的天氣讓他敏感地想到了時局,特意注云“國內和平氣象亦正復如此天氣也”①。
關鍵詞:  顧隨2020-11-03
-
金宏達:張愛玲的最后歲月
1988年6月, 張愛玲搬進林式同為她安排的一間公寓房,但這并非她最后一次搬家。
關鍵詞:  張愛玲2020-11-02
-
趙樹理小說在日本
今年是著名小說家趙樹理逝世50周年。
關鍵詞:  趙樹理2020-10-29
-
錢志熙:論錢鍾書的舊體詩創作及相關理論
摘 要:錢鍾書《槐聚詩存》是新文學家舊體寫作最見淵源、與晚清流行詩派關系最深者。
-
姚鼐是桐城派集大成者嗎?
作為清代最大的文學流派,桐城派的研究近年來持續升溫,而桐城派標志人物姚鼐(1732-1815)更是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