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贄晚年寓居通州
通州西海子公園里的李卓吾墓。
-
探尋錢鍾書的生活世界與精神世界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錢鍾書即已為若干著名知識人士所關注,盛譽有加。
-
以火把照亮人類的“至暗時刻”
艾青 就在特殊的今年,在被文學界命名為“艾青詩歌月”的語境下,重讀這位詩歌先賢的詩歌,從他的啟示和歌詠中,我依然感受到他穿越幽冥的時空對靈魂的鞭打。
2020-06-08
-
馮至先生的為學風骨
馮至以詩人和學者聞名,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他醒目的位置。
-
作家柳青與年輕警察
春日長閑,重讀柳青的《創業史》,前輩柳青形逝而神留。
-
敢遣春溫上筆端——談談金克木的幾篇佚文
青年金克木 一 已經快二十年了,寫畢業論文的時候,我偶然從一本書中讀到金克木的《為載道辯》。
-
張恨水的飲食觀
張恨水與周南1931年結婚照 一、觀賞與品嘗 名家、名士喜歡談吃的人很多,自詡為“美食家”的亦不少,但在我的印象里,張恨水似乎很少談到吃,他的興趣常常是在另一方面。
-
陳嫣婧:?蕭紅赴東京,不只為愛情
為何前往日本 1977年,蕭軍整理舊物時,從一包快要破爛腐朽的故紙堆中,發現了蕭紅已模糊不清的字跡。
-
陸揚:陳寅恪的文史之學
摘要:1932年8月清華大學入學考試,陳寅恪以對對子作為國文考試題引發爭議,他本人也在事后提出完整的“對對子”理論,指出對對子可以測試考生四種能力,尤其其中第四種能力,即思想能力,在陳寅恪看來是能否創造出最高境界的對子的關鍵所在,他用黑格爾邏輯中的“正反合”之說來說明。
-
廖太燕:程應鏐與沈從文
程應鏐(1916—1994),字仲武,筆名流金,江西新建人。
-
品讀《莊子》,不要光看“莊周夢蝶”
人生如同在茫茫的大海,有時遭遇驚濤駭浪,有時看起來風平浪靜。
-
汪曾祺: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
在電影《無問西東》里有一個情節:日軍飛機來襲,警報拉響,西南聯大的學生急忙躲避,卻有一個人拿著白搪瓷茶缸,走到鍋爐房,不緊不慢煮著冰糖蓮子。
2020-06-03
-
斷章:卞之琳佚簡里的交游史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的《卞之琳譯文集》和2002年10月出版的《卞之琳文集》以及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的《卞之琳作品新編》幾乎涵蓋了卞之琳所有的著譯。
-
日本詞人對蘇軾詞的接受
相比唐詩,詞在日本的影響要弱一些,這是因為觀念上詩為正宗,詞為詩余,而且寫作技術更難。
-
祝勇:沈從文與故宮博物院
沈從文 一、故宮的調令 1956年,吳仲超院長為了給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研究“充血”,決定大批引進“外援”,將包括唐蘭、徐邦達、沈士遠、羅福頤、孫瀛洲在內的一批文博界學術骨干調入故宮,沈從文,就在吳院長的這批調入名單中。
-
從“刪詩”到“撤稿”
在早期新詩發展史上,魯迅為胡適《嘗試集》“刪詩”與《我的失戀》引發的“撤稿事件”是兩個端點,其間的變化象征著新文化陣營走向分化,也反映了魯迅對新詩寫作倫理建構的參與。
-
為什么說李清照是“千古第一才女”
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是文學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
-
小羊圈胡同的童年老舍
小楊家胡同舊貌 老舍在豐富胡同的家中 《四世同堂》的故事就發生在小羊圈胡同 童年總是令人難忘的,我國現代小說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童年是在北京小羊圈胡同度過的。
-
陳寅恪為何“苛評”中國學術
1931年,陳寅恪在《國立清華大學二十周年紀念刊》上發表《吾國學術之現狀及清華之職責》一文,雖然不長內容卻極為重要。
-
“看得懂”與“看不懂”:林徽因《別丟掉》與圍繞該詩的筆戰
關鍵詞:  林徽因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