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達夫唯一完整小說手稿上海展出
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紀念,百年前,現代文學作家奔走在風雨飄搖的時代里,以文學的磅礴氣勢重塑國民精神。
2019-05-12
-
郁達夫手稿《她是一個弱女子》
原標題:上海圖書館展郁達夫唯一完整小說手稿《她是一個弱女子》 4月30日,由郁達夫研究學會主辦,上海圖書館、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協辦的“《她是一個弱女子》——郁達夫唯一存世完整著作手稿全國巡回展·上海站”在上海圖書館拉開序幕。
2019-05-05
-
蕭紅蕭軍珍稀手稿“安家”上海
蕭紅與蕭軍合影。
2019-04-26
-
季羨林的兩篇未刊手札
筆者近期在北京大學整理前輩名家手稿時,揀擇出尚未收入各類“季羨林文集”及其著作目錄的兩份季羨林先生的遺札,專供本報刊布。
2019-04-15
-
宮立:王安憶書信兩通釋讀
作家的手稿,除了文稿、詩稿外,還包括“作家的日記、書信、讀書筆記、寫作素材的記錄等等”。
2019-03-13
-
“語言恰到好處可不容易”
2018年適逢朱自清先生120周年誕辰,有關部門擬出版新纂《朱自清全集》,因而向學界征集朱自清佚文、佚信。
2019-03-11
-
蔡元培的兩篇“佚文”
許晚成編著《全國大中小學校調查錄》,蔡元培題詞 1928年至1940年,蔡元培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
2019-02-28
-
我們為什么懷念“手寫時代”?
不久前,在廣州國際文學周暨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盛典期間,舉辦了一場“回望手寫時代”的文學手稿展,展出的是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的1980年代作家手稿,包括巴金、莫言、汪曾祺、劉心武、劉斯奮等16位名家的24部作品,期望新媒體時代的觀眾們通過閱讀作家的手稿,和他們進行一場“見字如面”的跨時空對話,重溫手寫書稿的時代魅力,致敬一個文學時代。
2019-02-26
-
手稿時代終結了嗎?
莫言《透明的紅蘿卜》手稿 中國現代文學館供圖 劉心武《班主任》手稿 中國現代文學館供圖 ●作家手稿還記錄著稿子發表的過程,包括編輯、校對在稿子上的加工 ●作為文本生成的第一關和最初環節,手稿具有多方面的學術研究價值 ●保持一些手寫習慣,有助于保持和母語文字之間更為深切、更富質感的血肉聯系 看慣了規矩整齊的印刷文字的讀者或許都有這樣的好奇,在成書之前,作家在稿紙上會留下怎樣的筆跡?是娟秀規矩的,還是潦草奔放的?是一氣呵成的,還是反復涂抹的?手稿中留下了哪些隱秘的痕跡和作家創作的心路歷程?手稿展為文學愛好者提供了一次近距離接觸作家筆跡的機會,揭開了一部作品最初形成時的神秘面紗。
2019-02-13
-
郭澄清和《大刀記》背后的故事
工作中的郭澄清 郭澄清(中)為創作搜集素材 長篇小說《大刀記》在其出版40年余后,改變成電視劇再次面向觀眾。
2019-02-02
-
瞿秋白未刊書信選
一九二九年二月七日 瞿秋白致楊之華信 愛愛: 親愛愛,一路(此時,瞿秋白從莫斯科前往庫爾斯克州利哥夫縣瑪麗諾休養所治病休養)只是想著你。
2019-01-30
-
林清玄,盛開于繁花的季節
原標題:林清玄在手稿中寫道:“半生寫作,老天已給我最好的報償”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逝世,享年65歲。
2019-01-25
-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手稿談
完整的手稿本共754頁,主要用藍黑鋼筆書寫成。
2019-01-23
-
國圖館藏|《馬克思致女兒燕妮的信》
國家圖書館名家手稿文庫收藏有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1895)以及馬克思家人的手稿17件,其中包含兩封馬克思致大女兒燕妮·馬克思(Jenny Caroline Marx,1844–1883)的家書。
2019-01-21
-
你見過劉慈欣的手稿嗎?
原標題:劉慈欣2000年的手稿長啥樣? 快來成都這家民間科普博物館 記者從成都科普創作中心獲悉,1月13日,時光幻象科普博物館開館儀式在成都溫江區舉辦。
2019-01-15
-
張煒:一筆一劃,就是一心一意
活動現場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文學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觀,其創作方法、寫作資源、表現題材都日趨多元。
2019-01-14
-
青年聞一多的一封家書(上)
聞一多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2018-12-25
-
新發現的錢君匋贈文手稿
錢君匋贈文手稿 前不久,筆者偶然從體育教育家王懷琪先生遺留的51歲生日紀念冊上,發現一篇錢君匋的贈文手稿。
2018-12-24
-
從一部手稿談“史鐵生與足球”
這是一部發表在《人民文學》1984年第5期,以“足球”為題的小說手稿,作者史鐵生。
2018-11-01
-
許廣平索討魯迅版稅的一封信
許廣平于魯迅逝世后的第三年,給法學家張志讓寫過一封拜托他索討版稅的信。
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