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揚:繼承魯迅精神,堅持魯迅方向
為紀念魯迅先生140周年誕辰,繼承和弘揚魯迅精神,9月28日上午,上海作協在舉行座談會,上海各界學者、魯迅研究專家代表、作家代表、評論家代表齊聚一堂,探討魯迅的作品和精神對當下的啟示。
-
秘密社會與趙樹理創作的“古代性”
在“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中,與民間秘密社會發生關聯的作家應不在少數,趙樹理便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
-
張夢陽:魯迅誕生的歷史邏輯
魯迅誕生一百四十周年了。
-
《新青年》養成的小說家魯迅
《新青年》是一份啟發民智、思想啟蒙的雜志,文藝氣息的逐漸濃厚乃至終使文學革命“顯示了靈魂的深”,完全仰賴周氏兄弟的加入。
-
當前亟須讀點魯迅
今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
關鍵詞:  魯迅2021-09-27
-
黃喬生:魯迅的路
魯迅發表于一百年前的小說《故鄉》末尾的幾句話膾炙人口:“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關鍵詞:  魯迅2021-09-27
-
研究魯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立場、觀點和方法雖然并不是什么新概念,但近些年的確被一些研究者淡忘了,所以重提一下,也就多少有一些新意。
關鍵詞:  魯迅2021-09-27
-
現在更需要魯迅那樣的“精神界之戰士”
魯迅1908年在《摩羅詩力說》結尾呼喚“精神界之戰士”的到來。
關鍵詞:  魯迅2021-09-27
-
從體制人到革命人:魯迅與“棄教從文”
引言 魯迅一生“走異路,逃異地”,在“本沒有路”的地方孤獨求索,其路必多阻難和曲折。
-
宋嵩:魯迅與長篇小說
前言 2000年初,王朔在《收獲》雜志上發表了他那篇著名的《我看魯迅》,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
-
王彬:魯迅與北京四合院
1912年,魯迅從南京來到北京,至教育部任職。
-
顧農:魯迅未被重視的“輕性論文”
一 對于魯迅作品,人們相對重視《吶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編》五種創作和大量雜文,學術著作《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和新舊體詩也有相當的讀者。
-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的魯迅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文藝座談會,毛澤東主持會議并發表講話。
關鍵詞: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魯迅2021-09-25
-
魯迅是中流砥柱,給尋路的讀者以信心和希望
魯迅先生誕生在20世紀中國是一個文化奇跡。
-
蕭振鳴:魯迅美術事考
負有盛名的魯迅以他前衛的小說、犀利的雜文聞名于世,而他的翻譯、國學、美術、書法等方面的成就卻不大為人所知。
-
今天的作家如何看待魯迅?
編者的話:今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作為中學語文教材中選用文章數量最多的作家,可以說我們對魯迅并不陌生。
關鍵詞:  魯迅2021-09-25
-
求新聲于異域:作為翻譯家的魯迅
1940年2月15日,毛澤東在延安創刊的《中國文化》雜志上,發表了《新民主主義論》。
-
高擎起民族精神的火炬
今年是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魯迅一生的追求與探索,都是為了積極重塑民族精神、提振現代中國人的靈魂。
關鍵詞:  魯迅2021-09-25
-
蕭振鳴:魯迅對北京比一般人體會得深
今年9月25日是魯迅誕辰140周年的日子,4日下午,“青睞”會友準時在魯迅博物館集合,跟隨魯博研究員蕭振鳴一起踏訪魯迅京城舊跡。
-
發展科學,需立足于“人”的整體性
今年9月25日,是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紀念日。
關鍵詞:  魯迅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