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夏季小木屋的避暑之旅
《夏日木屋札記:一場跨越物種的生命對話》(以下簡稱《夏日木屋札記》)是一部由瑞典作家妮娜·波頓創作的自然散文集,翠綠色的封面渲染著夏天的氣息。
2025-08-01
-
杰克·斯派賽新書發布:“你的沉默讓我膽戰心驚”
近日,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推出美國詩人杰克·斯派賽的詩集《你的沉默讓我膽戰心驚》。
2025-08-01
-
“養育之地,甜蜜之鄉,亦是血淚的國度”:《塔尼奧斯巨巖》中的黎巴嫩歷史書寫
當代著名黎巴嫩裔法國作家和歷史學家阿敏·馬洛夫(Amin Maalouf,1949—,又譯阿明·馬洛夫)于1993年憑借小說《塔尼奧斯巨巖》榮獲龔古爾文學獎,并在2023年9月當選法蘭西學術院永久秘書長。
2025-07-31
-
《生活在別處》:我在這里,生活在別處?
大學時候,我遇到了米蘭·昆德拉。
2025-07-24
-
《契訶夫的玫瑰》:無常才是生命的常態
契訶夫本人曾表示如果不寫小說,自己愿意當一個園藝師。
2025-07-23
-
薩魯曼的袍子——《指環王》相關雜談
托爾金的巨作宏大非凡,作為一部奇幻經典,其中意象大都廣受研究。
2025-07-22
-
走出津巴布韋的困境
《不安的處境》 [津巴布韋]齊西·丹加倫芭 著戴從容 譯 九州出版社 2025年出版 1865年,南羅德西亞單方面宣布了獨立,那一年六歲的齊西·丹加倫芭正從英國回到南羅德西亞。
2025-07-22
-
瘋狂,作為對世界苦難的質詢
在邁克爾·坎寧安的長篇小說《時時刻刻》(The Hours)中,坎寧安設置了處于三種時間線索中的三位不同女性,其中對于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刻畫生動而深刻。
2025-07-18
-
如果你也在讀布勞提根,那就是我的名字
布勞提根 怎樣才能擁有布勞提根想象力呢?哪怕只是跟上他的腳步。
2025-07-15
-
一道通往內在真實的門戶
最近因為一場文學對談而重讀澳大利亞作家帕特里克·懷特的《風暴眼》(The Eye of the Storm),相隔近三十年的閱讀感受迥然不同。
2025-07-11
-
我媽、我與創造這回事
某天,女兒決定以媽媽為題寫點(拍點)什么。
2025-07-11
-
做語言的學習者、城市的觀察者
2025年5月,《帶一本書離開巴黎》終于出版了。
2025-07-10
-
面向那些普通而稀薄的詩意事物
莫薩布·阿布·托哈是來自加沙的巴勒斯坦詩人、短篇小說作家和散文家,出生于1992年。
2025-07-10
-
托爾金中土奇幻中的現代科技警示
2022年,英國現代奇幻小說大師J.R.R.托爾金又出“新著”。
2025-07-10
-
《熔爐》:一部小說與社會的二十年回響
有些故事,一旦被講述,就再也無法沉默。
2025-07-09
-
“每個人”都有“一種法蘭西生活”
2019年,69歲的讓-保羅·杜波瓦憑借小說《每個人》斬獲了久負盛名的龔古爾文學獎。
2025-07-09
-
奧維德《女杰書簡》:西方文學史上第一組呈現女性內心的愛情詩
古希臘羅馬神話是西方文明的起源。
2025-07-07
-
約翰·威廉斯《斯通納》:“確信這是一部好小說”
初版《斯通納》時,“確信這是一部好小說”,然而這份寫作者的自我期許花了比當初預想長得多的時間才得到驗證。
2025-07-04
-
佩索阿:“我總是相信,思想比生存更好”
葡萄牙作家、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一生遭際很像梵高,生前清苦,死后輝煌。
2025-07-03
-
哈特·克蘭的熾熱心靈
有一次與詩人翟永明做文化播客,老朋友很好奇地問我,為什么從來不寫詩? 我答曰:寫不好啊! 我沒好意思告訴相識二十余載的翟姐,當年我也寫詩,不僅寫了,還多次發表,收入詩集,好在沒用現在的名字。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