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 搭橋筑夢 轉(zhuǎn)識成智——記憶中的樂黛云先生

      本作者供圖 學人小傳 樂黛云(1931—2024),貴州貴陽人。

    2025-07-28

  • 吳思敬:寧從一而深造 毋泛涉而兩失

      “寧從一而深造,毋泛涉而兩失”,這句話最早我是聽恩師、著名語言學家張壽康在課堂上講的。

    2025-07-28

  • 范詠戈:仰望一位革命作家的精神海拔

      劉白羽和劉丹的著作《激流勇進——我的成長之路》(以下簡稱《激流勇進》),是一部捧讀后令人印象深刻的長篇文學傳記。

    2025-07-28

  • 《大公報》的《戰(zhàn)線》副刊與大后方的詩歌朗誦實踐

      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敵軍的侵略、國土的淪喪對文藝界造成強烈的沖擊,詩壇圍繞“純詩”形式的探討、論爭不得不畫上休止符,救亡的緊迫性也使詩人們“肩負著以文藝為武器教育群眾和動員群眾的偉大使命”。

    2025-07-28

  • 藏書家徐樹蘭的生死謎

      徐樹蘭,作為晚清的一名舉人,其名聲為何能走出古越大地?引得后人到其祖居地棲鳧訪古,到古越藏書樓尋蹤。

    2025-07-28

  • 金性堯和他的師友們

      在舟山市的定海古城中,我騎著共享單車來到了金性堯故居。

    2025-07-28

  • 王軍: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

      下午信步邁入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展廳,看到豐子愷漫畫介紹:“他的成名作《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一經(jīng)發(fā)表,更是讓人們以漫畫的方式走進了詩的意境。

    2025-07-25

  • 東北淪陷區(qū)的抗日文藝宣傳橋頭堡

      蕭紅(右)與《國際協(xié)報》副刊主編白朗(左)及該報女記者關大為 資料圖片 1935年11月14日夜,魯迅為蕭紅著《生死場》所寫的序言。

    2025-07-25

  • 張恨水家國情懷淵源及其抗戰(zhàn)文學創(chuàng)作

      張恨水小說《鳳求凰》手稿 謝家順供圖 《新民報》“三張”(1945年攝于重慶,左為張慧劍,中為張恨水,右為張友鸞)謝家順供圖 張恨水,原名張心遠,安徽潛山人,出生于江西景德鎮(zhèn),現(xiàn)代著名報人、愛國作家。

    2025-07-25

  • 鈐印本《天安門贊歌》背后的故事

      田間《天安門贊歌》 詩人田間所著《天安門贊歌》(北京出版社,1958年4月一版一印,定價0.26元),收集了作者兩首長詩《戎冠秀》《天安門》,敘述了著名擁軍模范戎冠秀解放前的苦難生活和翻身后在老解放區(qū)的光榮事跡,并描寫了戎冠秀進京到天安門見到毛澤東主席的情景。

    2025-07-24

  • “一位古老的中國圣人”方志彤

      方志彤博士服照(哈佛大學檔案館藏) 晚年的方志彤(右)與海陶瑋(哈佛大學檔案館藏) 哈佛大學檔案館,時光在泛黃的紙頁間沉淀。

    2025-07-24

  • 哪朝人物晚唐詩

      “一種風流吾最愛,南朝人物晚唐詩。

    2025-07-24

  • 阿英在天津的22天

      2025年3月,錢榮毅先生和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合編之《阿英日記手稿》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這是迄今為止阿英先生的日記手稿首次大規(guī)模地影印出版,不僅具有重要的文物和文獻價值,還為研究1940至1950年代的中國文學以及阿英本人的生平經(jīng)歷,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2025-07-24

  • 戴燕:再論文學史的權力——重讀劉大杰《中國文學發(fā)展史》

      《中國文學發(fā)展史》,劉大杰 著,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 最早知道有劉大杰的《中國文學發(fā)展史》,是一九七九年在北京大學上中國文學史課的時候,這是中文系本科生的必修課。

    2025-07-24

  • 千秋大業(yè)成于漸——憶父親張恨水

      您寄身翰墨50年,筆耕不輟,于喝彩中不沉湎,面對斥罵而不動搖,義無反顧地走自己認定的路。

    2025-07-23

  • 黃河咆哮 發(fā)出民族最強音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這是每一位中國人都耳熟能詳?shù)男伞?/p>

    2025-07-23

  • 一張便箋,一段救災往事

      “大志已隨流水去,舍身卻為救人來。

    2025-07-23

  • 志士赴國難 家書抵萬金

      20年前的那個春天,我響應費孝通、季羨林、任繼愈等一批文化學者的倡議,積極投身搶救民間家書活動。

    2025-07-23

  • “我自田間來,還回田間去”

      《田間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3年版 田間(1916-1985),原名童天鑒,現(xiàn)當代著名詩人。

    2025-07-22

  • 師陀與楊剛的交往

      1940年11月至12月,《爭斗》前七章在香港《大公報》連載 85年前,香港《大公報》的一個人事變動,為作家?guī)熗觿?chuàng)作反映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爭斗》創(chuàng)造了機會。

    2025-07-22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